# 亲密关系依恋困扰(Attachment-related Relationship Distress)
## 概念与范围
成人依恋不安全(焦虑/回避)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与困扰;与[[线上约会倦怠]]、[[社交媒体焦虑]]、[[隐私焦虑]]互相关联(呈现与监控、信任与安全)。
## 流行病学与风险
- 群体:依恋不安全比例在成人样本约30-40%;创伤史与高不确定环境风险更高。
- 场景:远距离/线上媒介化关系、社交平台公开性与监控性、身份与隐私风险。
## 症状与功能影响
- 情绪与认知:嫉妒、占有或冷漠回避、拒绝敏感、威胁监控;归因偏差与灾难化。
- 行为:过度确认/消息检查、位置/社交圈监控、回避亲密/自我保护;冲突升级与撤退。
- 关系功能:满意度下降、信任与承诺受损、分手风险增加;性与亲密质量下降。
## 机制模型
- 依恋系统与情绪调节:焦虑型增强威胁与寻求保证,回避型抑制情感与脱离;交互效应导致冲突螺旋。
- 媒介化关系机制:平台呈现/可见性与监控工具放大不安全行为(追踪、误解);与[[隐私焦虑]]互动。
- 身份与信任:匿名性与多账号导致不确定性;程序正义与平台治理影响关系信任。
- 自我价值与比较:与[[社会比较压力综合征]]共机制;线上呈现引发比较与不足感。
## 量表与测量
- 依恋量表:ECR/ECR-R(二维:焦虑/回避)、RSQ;拒绝敏感(RSQ/RS)与嫉妒量表。
- 媒介化行为:消息频率、确认与既读检查、位置共享与撤销、社交圈交互密度。
- 关系质量:满意度(CSI/RDAS)、信任与承诺、冲突频次与解决质量、性与亲密质量。
## 研究前沿与证据
- 纵向与实验:依恋维度与媒介化监控/确认行为的因果关系;平台隐私设置的调节作用。
- 干预证据:EFT/IBCT在依恋不安全伴侣中的效果;数字行为契约与呈现边界的辅助作用。
## 干预与实践(多层次)
- 伴侣与个人:依恋教育与情绪调节、沟通训练(非暴力沟通、需求表达)、数字边界协议(位置/既读/呈现)。
- 平台与产品:隐私默认保护、关系模式工具(共同计划与活动)、监控与骚扰防护。
- 社区与政策:数字亲密素养、隐私与安全法规、平台程序正义与申诉渠道。
## 方法学与评估
- 设计:伴侣为单位的双人数据(APIM)、面板与实验、混合方法。
- 指标:依恋与情绪调节量表、关系质量与冲突指标、平台行为日志与隐私设置事件。
## 参考文献(选)
- 依恋理论、媒介化亲密、隐私与平台治理的综合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