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工作场所监控压力综合征(Workplace Surveillance Stress Syndrome) ## 概念与范围 由电子监控(键盘/鼠标追踪、摄像头、截图、位置/通话记录、生产率评分)、绩效可视化与算法化管理(评分/排班/奖惩)引发的持续警觉、不安全感与功能损害的综合征。与[[工作狂]]、[[睡眠剥夺相关症候群]]、[[视频会议疲劳]]、[[社会信任危机]]互相关联。 ## 流行病学与风险 - 行业与岗位:呼叫中心、配送/仓储、远程办公、平台劳动(零工经济)、金融与高合规行业。 - 监控强度:持续监控、随机抽检、绩效排名墙、可视化仪表盘;与奖惩/晋升绑定的压力加剧。 - 组织与制度:心理安全低、程序不透明、监控目的与边界不清;工时与断联权缺失。 - 保护因子:自治与目标协商、透明与解释权、隐私边界与断联、信任与反馈质量、健康的人机协同。 ## 症状与功能影响 - 情绪与认知:焦虑、被评判感与羞耻、注意分散、反复检查与过度自我监控;创造力与风险承担下降。 - 行为:表演性顺从(performance compliance)、规避创新、规避沟通;过度工作与“见光死”式自我呈现。 - 生理:睡眠压缩与昼夜节律破坏、HRV下降与慢性压力、肌骨紧张与眼疲劳。 - 功能:团队协作与信任下降、流动率与缺勤上升、绩效短期提升但长期创新与满意度下降。 ## 机制模型 - 自我决定理论:自治与胜任受损→内在动机下降;外控监视提高压力与防御性顺从。 - 评价威胁与社会比较:排名与可视化放大比较与自我价值条件化(参见[[社会比较压力综合征]])。 - 监控资本主义:数据化与画像推断导致“被看见的焦虑”;不透明算法引发不公平知觉与程序不正义。 - 断联权与节律:缺乏断联破坏恢复与睡眠,形成压力—功能下降循环(参见[[睡眠剥夺相关症候群]])。 ## 量表与测量 - 压力/症状:PSS、STAI、PHQ-9/GAD-7、ISI、MBI(倦怠)。 - 组织与文化:心理安全量表、程序/分配正义、自治与胜任感、信任量表;监控强度与透明度量表。 - 行为与日志:工时、通知与会议节奏、断联与休息、产能指标与创新产出;睡眠与HRV/可穿戴数据。 ## 研究前沿与证据 - 组织干预:透明度与解释权、自治与目标协商、断联权与会议治理、匿名反馈与心理安全建设。 - 技术与设计:可解释与可配置的监控工具、隐私保护与最小必要原则;组织级A/B评估对绩效与健康的影响。 - 政策与合规:数据最小化与员工隐私、断联权立法与行业标准;工会与集体协商机制。 ## 干预与实践(多层次) - 个人:边界与节奏管理、正念与恢复惯例、信息节食与睡眠修复、绩效对齐与自我同情。 - 团队/组织:会议与通知治理、断联协议、相互信任与心理安全、透明评价与发展型反馈。 - 工具/平台:默认最小监控、可解释与可撤销、匿名化与聚合展示、异常检测的宽容与人审。 - 政策:隐私与劳动保护、监督与问责、申诉通道与第三方调解。 ## 方法学与评估 - 设计:差分与事件研究(工具/政策上线前后)、微随机化试验(通知批处理、断联提示)、混合方法。 - 指标:压力/睡眠/HRV、离职/缺勤、绩效与创新、心理安全与满意度、投诉与申诉数据。 - 伦理:员工参与与协作设计、数据最小化与透明、无害性与申诉保障。 ## 参考文献(选) - 组织心理学与人机协作的监控影响研究;心理安全与自治的绩效与健康证据。 - 隐私与合规政策、断联权与会议治理实践的评估。 - 睡眠/HRV与恢复在工作健康中的作用;社会比较与排名的动机效应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