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工作生活平衡失调(Work–Life Imbalance)
## 概念与范围
指工作角色需求超越个体资源与家庭/个人生活需求导致的持续冲突与健康损害。涉及角色冲突理论、工作要求–资源(JD–R)模型与边界管理。
## 流行病学与风险
- 高风险:高强度知识工作者、远程/碎片化工作者、照护责任者。
- 环境:随时在线文化、绩效驱动与不确定经济周期下的工作不安全。
## 症状与功能影响
- 情绪与心理:倦怠(情绪耗竭/玩世不恭/效能感下降)、焦虑与抑郁风险升高。
- 行为与家庭:下班后持续工作、亲密关系冲突、育儿质量下降。
- 生理:睡眠不足、压力相关症状与代谢风险。
## 机制模型
- JD–R:高要求(时长/节奏/情绪劳动)在低资源(自主性/支持)下诱发耗竭;恢复不足导致累积性失衡。
- 边界管理:弱边界与高穿透(工作进入家庭时空);技术媒介促进穿透(即时消息/会议)。
- 组织与文化:绩效评价与“英雄主义”文化激励过度投入;心理安全低导致拒绝合理工作量。
## 量表与测量
- WLB量表与Work–Family Conflict(WFC)量表;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(MBI)。
- 客观:工时、夜间工作占比、会议密度与日程穿透;睡眠与HRV。
## 研究前沿
- 纵向与干预:弹性工时、集体断联协议与会议节食降低失衡与倦怠;心理安全与自治提升为关键中介。
- 远程工作:异步协作与成果导向管理优于同步强会议;家庭照护者的资源补偿策略有效。
## 干预与实践
- 个人:界限设计(时空/设备/身份)、恢复惯例(运动/正念/深度休息)、目标重构与价值澄清。
- 团队与组织:会议节食、无打扰时段、集体断联协议、成果导向与公平工作量分配;管理者培训。
- 政策:加班治理、灵活照护支持、工时透明与健康监测。
## 方法学与评估
- 设计:面板+组织干预试验、差分法与准实验;混合方法收集家庭与工作双端数据。
- 指标:WFC/WLB+MBI、生产力与离职意向、睡眠/心率变异;中介与调节(心理安全/自治)。
## 参考文献(选)
- Bakker, A. B., & Demerouti, E. (2007–2021). JD–R模型文献。
- Greenhaus, J. H., & Beutell, N. J. (1985). Work–family conflict。
- Maslach, C., et al. (1996–2018). Burnout与MBI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