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数据泄露后创伤反应(Post-Data Breach Traumatic Response)
## 概念与范围
因个人数据泄露(身份、财务、健康、社交)导致的威胁感、羞耻与不安全感,表现为创伤样反应与功能损害。与[[隐私焦虑]]、[[社会信任危机]]、[[负面新闻暴露综合征]]互相关联。
## 流行病学与风险
- 场景:平台/企业泄露、社工攻击与钓鱼、账号盗用与二次传播。
- 系统与响应:通知延迟与信息不足、申诉与纠错流程薄弱、法律与跨境协作困难。
- 个体风险:身份与信用依赖、羞耻与自我批评、创伤易感与社会支持不足。
- 保护因子:快速响应与透明、信用与账号保护、受害者支持与心理干预。
## 症状与功能影响
- 情绪与认知:恐惧与羞耻、侵入性回忆与过度警觉、回避与不信任。
- 行为:过度监控与检查、社交与交易回避、求助与申诉疲劳。
- 生理:睡眠障碍与疲劳、HRV下降与慢性压力迹象、躯体化。
- 功能:财务与信用受损、关系与职业影响、满意度与信任下降。
## 机制模型
- 安全感与控制丧失:身份与信用被动暴露导致无助与羞耻。
- 次级创伤与传播:媒体与社交平台的再曝光加剧创伤与污名化。
- 程序正义与信任:透明与纠错权缺失导致不公平知觉与不信任循环。
## 量表与测量
- 创伤反应:PCL-5、IES-R;抑郁与焦虑:PHQ-9/GAD-7;压力与睡眠:PSS、ISI。
- 事件与响应:通知时延、纠错效率、信用与账号保护措施、损失与赔偿。
- 信任与正义:程序正义与信任量表、满意度、投诉与申诉率。
## 研究前沿与证据
- 快速响应与支持:一站式受害者服务、信用与账号保护包、心理支持与转介。
- 透明与解释:事件通报与时间线、风险分级与个人化建议、申诉与纠错渠道。
- 法规与协作:跨平台与跨境协作、问责与赔偿标准、取证与仲裁机制。
## 干预与实践(多层次)
- 个人:信息节食与自我同情、证据与日志、信用与账号保护、创伤知情应对。
- 组织/平台:快速响应与透明通报、纠错与赔偿、隐私保护与最小化原则。
- 政策:法律与标准、跨平台协作与监督、受害者保护与支持网络。
## 方法学与评估
- 设计:事件研究(泄露前后)、A/B与微随机化试验(支持与通知方式)、混合方法。
- 指标:创伤症状与压力/睡眠/HRV、信用与财务损失、满意度与投诉。
- 伦理:隐私与防二次伤害、参与与透明、无害性与问责。
## 参考文献(选)
- 数据泄露与隐私保护研究;受害者支持与创伤知情实践;程序正义与信任证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