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气候悲伤(Climate Grief / Ecological Grief)
## 概念与范围
对生态危机、物种灭绝、地方环境退化与未来生存威胁所产生的哀伤与存在性困扰。区别于一般[[生态焦虑]]的高涨警觉与担忧,气候悲伤更强调失落与哀悼(含“模糊失落”与“预期性哀伤”),以及与地方依恋相关的“地景乡愁(Solastalgia)”。相关概念包括:
- 生态哀伤(Ecological Grief):对生态系统与生境丧失的哀悼;常见于前线社区与生态工作者。
- 预期性哀伤(Anticipatory Grief):对尚未发生但概率较高的生态丧失进行心理准备与哀悼。
- 模糊失落(Ambiguous Loss):丧失对象未完全消失/边界不清,难以完成传统哀悼闭合。
- 集体哀伤与行动(Collective Mourning & Action):群体层面的仪式与社群动员,将悲伤转化为意义与行动。
- 跨文档关联:与[[负面新闻暴露综合征]]的“灾难性叙事暴露”、[[信息过载综合征]]的长期警报输入、[[睡眠剥夺相关症候群]]的睡眠/节律破坏存在交互;与[[社会信任危机]]相关的制度性失望可加重无力感。
## 症状与功能影响
- 核心情绪与体验:悲伤、失落、哀悼;存在性焦虑与意义困扰;无力感与绝望;道德情绪(罪疚、羞愧)与两难感(个人选择与系统性约束的冲突)。
- 认知与行为:灾难性意象与反复思考;回避(信息/地点/行动)与过度投入(行动化过载);价值冲突导致优柔与拖延。
- 身体与生理:睡眠障碍、疲劳与慢性压力迹象(心率变异下降、躯体化)。
- 功能影响:社交退缩、工作学习绩效下降、照护/育儿压力增加;行动化(activism)群体中出现倦怠与耗竭(与[[烧尽症]]共机制)。
- 区分与共病:与抑郁、焦虑、创伤后应激表型的重叠与差异;与[[生态焦虑]]区别在于悲伤/哀悼维度更突出。
## 流行病学与风险
- 人群:前线社区(沿海/干旱区/野火高发区)、原住民与传统生态知识持有者、生态与气候相关职业工作者、青年与家长群体。
- 暴露:直接经历灾害(洪水、野火、热浪)与慢性环境退化(物种减少、土地盐渍化);媒介长期暴露于灾难性叙事与“末日滚动”(doomscrolling)。
- 结构与制度:制度性背叛与失效(承诺未兑现、治理失灵)、不公平分配与环境不正义(负担集中于弱势群体)。
- 保护因子:社会支持与社群连结、行动效能与政治效能感、自然接触与恢复性体验、意义建构与信念框架。
## 机制模型
- 意义建构与哀伤框架:Park & Folkman意涵框架;Stroebe & Schut丧亲双过程模型(失落导向/恢复导向的摆动);Boss的模糊失落理论解释闭合困难。
- 地方依恋与身份:地方/自然依恋破裂触发身份威胁与哀悼;“Solastalgia”描述原地的乡愁体验。
- 自我决定理论与效能:自治/胜任/连结需求受损,效能感下降导向绝望与行为退缩;恢复自治与集体效能可缓冲。
- 道德心理与道德困境:个人道德标准与系统约束间的冲突产生道德痛苦/道德伤害(moral injury-like);长期道德张力与自责加剧悲伤。
- 威胁与不确定性:长期威胁预期与不确定性不耐受(IUS)提升警觉与反刍;与[[负面新闻暴露综合征]]的高强度威胁输入形成强化环。
- 生理与神经:慢性压力与HPA轴负荷、睡眠与节律破坏影响情绪调节与记忆更新;自然接触与亲自然倾向(biophilia)可能促进副交感恢复。
- 信息与社会放大:风险沟通与媒体框架影响哀伤与效能感;社交网络的情绪传播与群体极化影响行动与情绪轨迹(参见[[群体极化应激]])。
## 量表与测量
- 诊断与症状:气候焦虑量表(Climate Anxiety Scale)、环境困扰/生态哀伤量表(Environmental Distress/Ecological Grief,地区化量表与Solastalgia测量)、存在意义量表(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)。
- 共病与功能:PHQ-9/GAD-7、失眠量表、疲劳与功能损害量表;职业倦怠量表(MBI)用于行动群体的耗竭评估。
- 行为与数字指标:媒体暴露日志、社交平台“末日滚动”行为、行动参与与志愿时长、自然接触与步行/绿地停留、睡眠与HRV/可穿戴数据。
- 保护因子:自我同情、效能感(政治/集体/行动效能)、社会支持与连结、多维恢复体验与自然关联度。
## 研究前沿与证据
- 纵向与自然实验:灾害事件前后面板数据、野火/洪水的事件研究;政策与治理事件对哀伤与效能感的影响。
- 干预试验:气候咖啡/哀伤小组与仪式化干预、自然接触与恢复性设计(公园、绿地)、叙事重构与意义治疗/ACT;沟通框架调整(损失/收益、效能提示)。
- 行动化路径:集体行动与社群建设降低无力与孤立;组织支持与反倦怠实践提升可持续参与。
- 数字与媒介:信息节食、正向效能与具体可行路径的提示卡片;平台治理减少灾难性滚动与放大偏差(参见[[负面新闻暴露综合征]])。
## 干预与实践(多层次)
- 个人:哀伤工作与情绪识别;ACT/意义疗法与叙事重构;自然接触与恢复性活动;信息节食与睡眠/节律修复;自我同情与价值澄清。
- 社群/组织:集体哀悼仪式与纪念空间、同伴支持与气候咖啡;行动分工与节奏管理、心理安全与反倦怠实践;与教育/社区资源联动。
- 平台与媒体:风险沟通中的效能与具体行动提示;减少“末日滚动”与极端标题;引导至本地行动与社群资源;透明度与信任修复(参见[[社会信任危机]])。
- 政策与城市:公正转型与环境公平;绿地与可达性、热浪/洪水适应建设;公众参与与知识共创;支持前线与原住民社区的文化与生态修复。
## 方法学与评估
- 模型:多层次/层级线性与结构方程,个体—社群—地区的交叉层级;中介/调节(效能、社会支持、自然接触)。
- 设计:事件研究与差分法、倾向评分与合成对照;微随机化试验(信息提示、恢复活动建议);混合方法(定量+叙事/质性)。
- 指标:情绪/哀伤强度与功能损害、效能与行动指标、睡眠/HRV、自然接触与位置数据、媒体暴露与行为日志。
- 伦理:灾后研究的创伤知情与社区参与;原住民与在地知识的合作与数据主权。
## 参考文献(选)
- Clayton, S., Karazsia, B. T.(2020–):气候焦虑与生态困扰的量表与路径研究。
- Albrecht, G.(2005–2010):地景乡愁(Solastalgia)概念与测量及其社区影响。
- Boss, P.:模糊失落理论;Stroebe & Schut:丧亲双过程模型与哀伤应对。
- Park & Folkman:意义建构与压力—应对框架;ACT/意义疗法在存在困扰的应用综述。
- 原住民与前线社区关于生态丧失、复原与公正转型的定性与混合方法证据;风险沟通与行动化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