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焦虑障碍(Anxiety Disorders) ## 分类与诊断边界 包含广泛性焦虑障碍(GAD)、社交焦虑障碍(SAD)、惊恐障碍(PD)、特定恐惧、强迫相关谱系(区分OCD)、创伤相关障碍(区分PTSD)。需注意与躯体疾病(甲亢、心律异常)与物质诱发焦虑的鉴别。 ## 流行病学与社会情境 全球患病率较高,青年与女性群体更常见。数字时代的持续连接与信息过载、经济不确定性、社会比较压力是重要外部应激源。 ## 症状结构 - 生理:心悸、出汗、呼吸急促、肌肉紧张、睡眠障碍。 - 认知:灾难化、注意偏向威胁、未来定向担忧。 - 行为:回避、寻求安全信号、仪式化行为(非OCD)与过度准备。 ## 机制模型 - 威胁注意偏向与不确定性不耐受(IU):焦虑个体在不确定情境中夸大风险并寻求过度控制。 - 条件性学习与广义化:创伤或惊恐体验后安全线索与威胁线索的广义化,导致广泛回避。 - 社会认知与比较:在社交媒体与绩效环境中,负性评价预期放大社交焦虑。 - 神经与生理:杏仁核反应增强、前额叶调控不足、HPA轴激活与睡眠剥夺相互作用。 ## 量表与测量 - GAD-7(广泛性焦虑筛查)、BAI(Beck Anxiety Inventory)。 - LSAS(Liebowitz Social Anxiety Scale)用于社交焦虑评估。 - PSWQ(担忧问卷)、ASI(焦虑敏感性指数)。 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,适合临床与研究使用,建议结合EMA评估波动。 ## 研究前沿 - 数字环境:信息过载与负面新闻暴露提高焦虑水平,长时测量显示与睡眠剥夺交互。 - 跨干预比较:CBT vs. ACT vs. MBCT在不同亚型上的差异效应;药物(SSRIs、SNRIs)与心理治疗的协同。 - 因果机制:注意偏向修改训练(ABM)的效应与可重复性争议;神经反馈与机制性干预探索。 ## 干预与循证实践 - CBT:认知重评、暴露与反应预防、逐步增加不确定性承受度。 - ACT/MBCT:接纳焦虑体验、正念降低灾难化与反刍。 - 药物:SSRIs、SNRIs;对惊恐与广泛性焦虑有效;监测副作用。 - 生活方式:睡眠卫生、运动、信息节食(减少负面新闻)、社会支持网络。 ## 方法学与评估 - 结局:焦虑量表分数、功能恢复(工作/关系)、睡眠质量。 - 过程:注意偏向、IU、回避水平、数字暴露强度。 - 设计:多水平模型、RCT、机制中介分析(如注意偏向→焦虑)。 ## 参考文献(选) - WHO Mental Disorders Fact Sheets. - Beck Anxiety Inventory, GAD-7, LSAS 量表文献。 - Social psychology and anxiety mechanism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