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社交孤立(Social Isolation)
## 概念与范围
指客观社会联系的减少(联络数、互动频率、参与度下降),与主观感受的[[孤独流行]]区分但高度相关。与[[远程工作孤立综合征]]、[[工作生活平衡失调]]、[[信息过载综合征]]等交互影响。
## 流行病学与分布
- 群体:老年人、残障与慢病患者、移民与少数群体、远程与非标准工作者、疫情后“社交肌肉”退化者。
- 环境与结构:城市化与高流动性、社区设施与公共空间不足、线上替代线下互动、疫情隔离与居家办公。
## 症状与功能影响
- 心理健康:抑郁、焦虑、压力与睡眠障碍风险增高。
- 认知与行为:社交技能退化、负性归因、回避与自我强化的孤立循环。
- 生理与健康:炎症指标升高、心血管风险、免疫功能受损;健康行为(运动、饮食、作息)下降。
- 社会功能:社区参与减少、互助弱化、求助渠道稀缺,职业与教育机会受限。
## 机制模型
- 社会资本与网络结构:强/弱连结不足、桥接与黏着资本下降导致资源与支持减少。
- 自我决定理论:关联需求未满足引发心理受损;质量(深度)优先于数量(频次)。
- 认知与标签化:孤立导致污名与自我污名,负性期望维持回避与退缩。
- 媒介替代与碎片化:线上弱连结替代线下强连结,时间碎片化与注意力分散降低深度互动。
- 城市与组织结构:空间设计、工作制度与排班(如[[零工经济压力综合征]])影响遇见与连接的机会结构。
## 量表与测量
- LSNS-6(Lubben Social Network Scale):亲友联系数量与频率评估。
- 社会支持:MSPSS等主观支持量表;与UCLA孤独量表联合以区分主客观维度。
- 网络与参与:强/弱连结比例、社区活动参与率、志愿与互助记录;移动性与线下会面频次(日历/地理轨迹)。
- 生理与健康:睡眠(PSQI)、HRV、炎症标记;医疗利用与健康行为数据。
## 研究前沿与证据
- 纵向与自然实验:疫情政策变化、社区设施改造、混合办公政策对社交网络与健康的影响。
- 干预评估:社会处方与“连接工作者”、社区活动与兴趣小组、平台线下转化工具的效果。
- 群体差异:老年与青年、移民与本地、远程与现场的异质性与机制。
## 干预与实践(多层次)
- 个人:社交行为激活、兴趣与技能社群、正念与情绪调节、循序暴露重建社交自信。
- 社区与组织:连接工作者、社区中心与公共空间、同伴支持与团体治疗、混合办公的社交锚点与心理安全建设。
- 平台与政策:线下转化工具、社区地图与活动推荐、反孤独政策与社会处方、交通与公共空间投资。
## 方法学与评估
- 设计:面板与多水平模型、自然实验(设施与政策变动)、干预试验(随机与准实验)。
- 指标:LSNS/支持量表、网络结构与参与率、生理健康与医疗利用、就业与教育机会。
## 参考文献(选)
- Holt-Lunstad, J. 等,社会关系与死亡风险的荟萃分析。
- Cacioppo & Hawkley:孤独与健康机制,区分主观孤独与客观孤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