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社会信任危机(Social Trust Crisis) ## 概念与类型 区分一般化信任(generalized trust,陌生人/社会成员)与制度信任(institutional trust,政府、媒体、企业、司法)。现代社会中两者均呈下降趋势但机制不同。 ## 流行病学与社会分布 在高信息噪声、政治极化与经济不确定性环境下更显著。青年群体的制度信任普遍低于老年群体;媒体生态差异导致跨文化信任水平不同。 ## 症状与行为后果 - 犬儒与撤退:对公共事务冷感、投票与参与率下降。 - 合作与互惠减少:公共物品供给不足、集体行动难度上升。 - 焦虑与敌意:跨群体不信任与冲突升级,社会安全感降低。 ## 机制模型 - 信息失真与媒介机制:错误信息/虚假新闻通过算法放大,破坏可验证性与一致性,侵蚀制度与一般化信任(参见[[误信息暴露焦虑]])。 - 程序正义与问责:缺乏透明程序与可申诉路径导致不公知觉与信任流失;体验到公平程序可提升服从与合作。 - 社会资本与网络结构:弱关系网络衰退、社区嵌入减少,降低信任生成的社会基础设施。 - 极化与身份政治:群体极化加剧外群体威胁知觉,跨群体信任显著降低。 ## 量表与测量 - 一般化信任条目(世界价值观调查,WVS):“多数人是否可信?” - 制度信任量表:对政府、媒体、司法、企业的信任评分。 - 程序正义与互动正义量表;社会资本指标(网络参与、互惠行为、社区连结);平台治理信任与算法可解释性评分(关联[[算法不公正压力]])。 ## 研究前沿与证据 - 媒介生态:社交平台的推荐机制与错信息暴露对制度信任的纵向影响。 - 治理与参与:参与式预算与公民陪审在提升程序正义感与信任上的效应。 - 跨文化比较:高透明治理与高社会资本国家的信任缓冲效应。 ## 干预与政策建议(多层) - 制度层:开放数据与透明决策、可解释算法、申诉与问责机制、事实核查基础设施。 - 制度层:开放数据与透明决策、可解释算法、申诉与问责机制、事实核查基础设施;平台治理的透明度审计与公众报告。 - 社区层:社区共创与协商平台、弱关系修复(邻里计划)、跨群体对话与共同目标工程。 - 个人与媒介素养:信息鉴别训练、来源可信度评估、减少回音室暴露。 ## 方法学与评估 - 结局:一般化与制度信任评分、公共参与率、合作行为指标。 - 过程:程序正义知觉、错信息暴露强度、网络多样性。 - 设计:自然实验(政策变更)、面板数据、因果推断(工具变量/差分法)。 ## 参考文献(选) - Social capital and trust: Putnam 等相关研究。 - 程序正义与信任的跨文化研究。 - 媒介生态与错信息对信任的纵向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