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线上约会倦怠(Online Dating Burnout)
## 概念与范围
由长期、高频使用约会应用引发的情绪耗竭、关系动机下降与信任受损。与[[信息过载综合征]]、[[社会比较压力综合征]]、[[外貌焦虑与形象管理困扰]]高度相关。
## 流行病学与风险
- 人群:高使用强度的年轻成人、社交焦虑人群、完美主义与拒绝敏感者。
- 平台:滑动式选择架构与匹配反馈延迟、短期互动密度高而深度低。
## 症状与功能影响
- 情绪:疲劳、愤懑、玩世不恭(关系犬儒化)。
- 认知与行为:选择麻木、即时评价与快速淘汰、线下转化困难。
- 关系质量:信任下降、承诺意愿降低、相处耐心不足。
## 机制模型
- 选择过载与决策质量:候选集膨胀降低满意度与承诺;“二次猜测”。
- 去人性化与对象化:呈现压力与外貌焦虑、社交比较;文本与图片媒介的非对称信息。
- 延迟与反馈结构:匹配与消息的间歇性强化,引发情绪波动与习惯化。
- 安全与信任:平台治理与反欺诈、身份真实性影响心理安全与关系动机。
## 量表与测量
- 倦怠与疲劳: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(MBI)在亲密媒介使用场景的适配;ZEF式媒体疲劳。
- 选择过载与满意度:SWLS、决策后悔(Decision Regret);会话长度与匹配转化率等行为指标。
- 安全与信任:平台信任量表、身份验证完成率、举报/封禁数据。
## 研究前沿与证据
- 实验与自然实验:候选集大小、呈现维度与排序对选择与满意度的影响;去对象化提示与线下转化工具的效果。
- 纵向:高强度使用与关系质量/幸福感的双向关系;社交焦虑与拒绝敏感的中介/调节。
## 干预与实践(多层次)
- 个人:限时与限量策略、明确期望与价值澄清、线下转化的具体计划与安全教育。
- 平台与产品:候选集节流、去对象化引导(强调共同活动与兴趣)、身份验证与反欺诈、线下转化工具与安全指南。
- 社区与政策:数字亲密素养教育、反骚扰与平台治理标准、线下社群支持。
## 方法学与评估
- 设计:A/B与准实验、面板与多水平模型。
- 指标:MBI/满意度/信任量表,行为日志(匹配/消息/转化),安全事件与治理数据。
## 参考文献(选)
- 选择过载与满意度、媒介化亲密、平台信任与安全治理的综合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