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AI协作角色冲突综合征(AI Collaboration Role Conflict Syndrome)
## 概念与范围
在与AI共创/协作(写作、编码、设计、分析)中,角色边界不清、归属与责任模糊,导致身份威胁、效能受损与合作摩擦的综合征。与[[冒充者综合征]]、[[完美主义]]、[[工作场所监控压力综合征]]、[[AI替代焦虑]]互相关联。
## 流行病学与风险
- 人群:知识型岗位、创意产业、研发与产品团队、教育与咨询行业。
- 组织因素:协作协议缺失、评价与归属标准不清、数据与隐私边界模糊、监控与量化过度。
- 个体风险:自我批评与完美主义、身份高度绑定技能、低自我效能与高比较敏感。
- 保护因子:共创协议与角色清晰、成长心态与学习效能、心理安全与反馈质量。
## 症状与功能影响
- 情绪与认知:焦虑、怀疑与羞耻;归属与功劳纠结、决策瘫痪与注意分散。
- 行为:过度依赖或过度抵抗AI、协作回避与防御性顺从、反复重写与迟滞交付。
- 生理:睡眠与疲劳问题、HRV下降与慢性压力迹象。
- 功能:协作效率下降、创新与学习受损、团队摩擦与信任降低。
## 机制模型
- 角色模糊与归属不确定:所有权与责任不清导致评价威胁与防御行为。
- 自我决定与效能:自治/胜任/连结受损,学习效能与成长心态可缓冲。
- 比较与评价:与AI输出比较导致冒充者认知模式与完美主义升级。
- 伦理与边界:隐私/公平/偏见与数据治理问题加剧不安全感。
## 量表与测量
- 症状与压力:STAI、PSS、PHQ-9/GAD-7、ISI、MBI。
- 协作与角色:角色模糊量表、所有权与归属知觉、自治与胜任感、心理安全与信任量表。
- 工具与行为:提示与交互日志、版本与归属记录、任务分工与交付节奏。
## 研究前沿与证据
- 协作协议与评价框架:归属透明、可解释与可追溯的共创流程对绩效与健康影响。
- 能力与教育:学习效能与能力框架、导师制与同伴评审对适应与满意度的作用。
- 伦理与治理:隐私、公平、偏见与问责的组织与平台实践。
## 干预与实践(多层次)
- 个人:元认知与角色澄清、成长心态训练、信息节食与睡眠修复、自我同情与边界管理。
- 团队/组织:共创宪章与角色矩阵、评价与归属清晰化、心理安全与反馈、协作节奏与交付治理。
- 工具/平台:可解释与可追溯、归属与版本管理、隐私与权限边界、负荷管理与节奏提示。
- 政策:版权与归属标准、数据治理与隐私保护、申诉与调解机制。
## 方法学与评估
- 设计:A/B与微随机化试验(协议与提示设计)、分步实施与差分研究(协作框架上线前后)。
- 指标:压力/睡眠/HRV、协作效率与质量、创新与学习、满意度与投诉率。
- 伦理:参与式设计与透明、数据最小化与无害性、弱势群体保护。
## 参考文献(选)
- 人机协作与组织心理学研究;学习效能与成长心态干预证据;版权与数据治理实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