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FOMO(Fear of Missing Out)
## 概念与范围
指在社交媒体与高连接环境中,个体因担心错过重要信息、社交事件或机会而产生持续焦虑与行为改变的综合征。关联社会比较、需求满足(自我决定理论)与不确定性容忍度。
## 流行病学与社会分布
- 高风险群体:重度社交媒体用户、青少年与年轻成年人、职业高度依赖在线信息者。
- 环境因素:推送与通知密度、平台社会性与成就性线索(点赞/成就)。
## 症状与功能影响
- 情绪:焦虑、嫉妒、坐立不安;错过后的后悔与反刍。
- 认知:选择性注意他人“高光时刻”、概率判断偏误、持续的“即刻检查”冲动。
- 行为:过度刷新与多平台轮询、睡前使用延长、线下活动无法专注;学习与工作效率下降。
## 机制模型
- 自我决定理论(SDT):关系、胜任、自治三需求受威胁→FOMO提升;平台满足关系需求但侵蚀自治。
- 社会比较与理想化呈现:上行比较频率高、理想化内容增强差距痛苦(参见[[社会比较压力综合征]])。
- 强化学习与不确定性:可变比率奖励(点赞/消息到达)与不确定性减少动机驱动即时检查行为。
- 特质与易感性:不确定性不耐受、神经质与孤独特质提高FOMO风险;睡眠不足与注意负荷加剧循环。
## 量表与测量
- FoMO Scale(Przybylski):测社交错失恐惧的稳定倾向。
- Social Media Use Integration Scale(SMUIS):社交媒体融入程度与依赖性。
- 行为与客观指标:通知频率、多平台并行、夜间使用占比、检查间隔分布;点赞与成就线索暴露密度;与[[睡眠剥夺相关症候群]]的夜间设备使用交叉。
## 研究前沿与证据
- 纵向研究:高FOMO预测后续焦虑、睡眠问题与学业/工作效率下降;也受反向因果(焦虑→FOMO)影响。
- 实验与微随机化试验:通知治理、内容多样化与自我同情训练降低FOMO与过度使用。
- 交叉研究:与[[数字成瘾]]、[[信息过载综合征]]、[[睡眠剥夺相关症候群]]的共病与互促关系。
## 干预与实践(多层次)
- 个人层:
- 数字界限:设定查看窗口与“勿扰模式”、隐藏点赞数与在线状态。
- 认知与情绪:认知重评(错过≠损失)、自我同情与正念降低反刍;提升线下满足感。
- 工具与平台层:
- 通知与推送治理:批量推送、内容多样化与解释;减少可变比率强化。
- 设计策略:延迟显示非关键提示、阅读队列与“稍后处理”;隐藏或个性化点赞/成就显示;事件摘要替代碎片推送。
## 方法学与评估
- 设计:纵向面板、生态瞬时评估(EMA)、微随机化试验(JITAI)。
- 指标:FoMO/SMUIS、情绪与睡眠量表、行为日志(检查频率/夜间占比)。
- 因果识别:通知策略随机化、工具变量(课程负荷/工作节奏)、中介分析(比较→FOMO→过度使用);与[[信息过载综合征]]、[[数字成瘾]]的联动机制比较。
## 参考文献(选)
- Przybylski, A. K., et al. (2013). Motivational, emotional,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FoMO.
- Deci, E. L., & Ryan, R. M. (2000). Self-determination theory.
- Elhai, J. D., et al. (2016–2020). Smartphone use, anxiety and FoMO.
- 社交媒体通知与行为强化机制的实验与微随机化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