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光环效应(Halo Effect) ## 理论基础 - 定义:对某人或对象的总体积极(或消极)印象会“泛化”到对其具体特质的评价,导致系统性的评价偏差(Thorndike, 1920)。 - 认知神经机制概述:mPFC与海马支持人物的整体印象与语义记忆联结;vmPFC在全局评价与特质估计的整合中上调一致性;TPJ与社会认知网络参与特质推断,情绪显著性网络在强情感线索下增强效应。 - 理论背景:无意识的推断与属性替代导致总体判断渗入具体维度;与基本归因错误和可得性共同作用于社会评价。 ## 实证证据 - 经典研究:评分者的总体印象显著影响具体维度评分(Thorndike, 1920)。 - 现代证据:第一印象与面孔吸引力影响能力与可信度判断(Nisbett & Wilson, 1977)。 ## 研究方法 - 常用范式:操纵总体印象(照片/简介)与具体维度评分;控制信息量与顺序效应。 - 测量与分析:相关与分层模型分离全局与特质评分;fMRI观察mPFC/vmPFC在全局一致性试次活动。 ## 研究结果 - 典型发现:在信息贫乏与高情绪显著条件下效应增强;全局—特质一致性驱动评价同化。 - 边界条件:多维独立评分、信息透明与延迟判断可降低效应。 - 跨文化研究:审美与社会规范差异影响效应强度;外推需考虑WEIRD样本局限(Henrich et al., 2010)。 ## 临床应用 - 评估:在临床与人才评估中识别全局印象渗透;引入多评审与结构化量表。 - 干预策略分析: - 盲化与去身份信息。 - 维度化评分与评分者训练。 - 交叉评审与证据记录。 ## 参考文献 - Nisbett, R. E., & Wilson, T. D. (1977). The halo effect.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, 35(4), 250–? - Thorndike, E. L. (1920). A constant error in psychological ratings.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, 4(1), 25–29. - Henrich, J., Heine, S. J., & Norenzayan, A. (2010). Most people are not WEIRD.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, 33(2–3), 61–8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