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单位偏差(Unit Bias) ## 理论基础 - 定义:人们倾向将单个“单位”视为适当的消费或完成量,无论其绝对大小,导致数量感知与行为偏差(Geier, Rozin, & Doros, 2006)。 - 认知神经机制概述: - 习惯与规范:mPFC与默认网络在规范与习惯的自我一致中作用;前额叶在任务分段与目标完成信号上形成“单位”模板。 - 奖励与饱腹:纹状体与下丘脑在进食量与奖励整合中受单位线索影响。 - 理论背景:与框架效应、默示规范与选择架构相关;在饮食、任务分配与产品包装中常见。 ## 实证证据 - 饮食研究:更大的份量或包装单位提高摄入量(Geier et al., 2006)。 - 行为任务:单位化的步骤提升完成率但可能忽视真实工作量。 ## 研究方法 - 常用范式:操纵单位大小与分段方式;测量消费量、任务完成与满意度。 - 测量与分析:分层模型估计单位×行为交互;过程追踪与生理指标(饮食)。 ## 研究结果 - 典型发现:单位越大消费越多;细分单位与明确总量可缓解。 - 边界条件:明确目标与反馈、可视化总量降低偏差;默认单位与文化规范影响强度。 - 跨文化研究:饮食文化与包装规范差异影响效应规模。 ## 临床与应用 - 评估:识别饮食、用药与任务管理中的单位驱动偏差。 - 干预策略分析: - 细分与标准化单位;小包装策略。 - 显示总量与进度可视化。 - 默认设置与提醒设计。 ## 参考文献 - Geier, A. B., Rozin, P., & Doros, G. (2006). Unit bias. Psychological Science, 17(6), 521–? - Wansink, B. (2004).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increase food intake. 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, 24, 455–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