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基率忽视(Base Rate Neglect)
## 理论基础
- 定义:在判断事件概率时忽视总体基率信息,过度依赖个案或表征性线索,导致系统性偏差(Tversky & Kahneman, 1974)。
- 认知神经机制概述:
- 表征性启发:海马与语义记忆驱动相似性匹配;vmPFC将叙事线索过度加权为真值证据。
- 概率推理与控制:顶叶与dlPFC支持量化与贝叶斯整合;资源不足时基率权重下降。
- 理论背景:与代表性启发和确认偏误交互,削弱贝叶斯更新的规范性。
## 实证证据
- 经典研究:工程师—律师问题显示参与者忽视先验比例,依据描述进行判断(Kahneman & Tversky, 1973;Bar-Hillel, 1980)。
- 当代研究:显著化与可视化基率可提升整合;统计思维训练有效但迁移受限(Koehler, 1996)。
## 研究方法
- 常用范式:先验比例×描述相似性操纵;真值判断与置信度报告。
- 测量与分析:贝叶斯模型比较、权重回归估计基率使用率;眼动与反应时指标。
## 研究结果
- 典型发现:描述相似性与时间压力下基率忽视增强;显式频率格式与可视化可缓解。
- 边界条件:当基率以频数呈现、与个案并置时整合改善;训练与反馈提升稳健性。
- 跨文化研究:统计教育与语言格式影响基率使用差异。
## 临床与应用
- 评估:医疗诊断与法律证据中的先验整合;平台风险评分。
- 干预策略分析:
- 频率格式与图形可视化。
- 强化基率提示与并置展示。
- 结构化贝叶斯更新与决策支持系统。
## 参考文献
- Kahneman, D., & Tversky, A. (1973). On the psychology of prediction. Psychological Review, 80(4), 237–?
- Tversky, A., & Kahneman, D. (1974).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: Heuristics and biases. Science, 185(4157), 1124–1131.
- Bar-Hillel, M. (1980). The base-rate fallacy.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, 3(3), 183–?
- Koehler, J. J. (1996). The base rate fallacy reconsidered.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, 19(1), 1–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