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控制错觉(Illusion of Control) ## 理论基础 - 定义:个体在随机或不可控的情境中,错误地高估自身对结果的影响力(Langer, 1975)。 - 认知神经机制概述:纹状体与多巴胺系统在奖励与预测中赋予自主动作过度的因果权重;mPFC/前额叶在自我相关加工中上调控制感;ACC在不确定与错误监测中提供纠偏但常被成功脚本覆盖。 - 理论背景:选择与动作的拥有感提升主观控制;与赌徒谬误、过度自信与规划谬误相互作用。 ## 实证证据 - 经典研究:在掷骰与彩票任务中,参与者在可选择或自行操作条件下报告更高的控制感,尽管结果独立随机(Langer, 1975)。 - 应用领域:投资、健康与体育中的控制错觉影响风险评估与策略选择。 ## 研究方法 - 常用范式:随机任务中的选择/动作操纵、反馈与胜率操纵、控制感主观评分。 - 测量与分析:比较主观控制与客观控制差异;信念更新与奖励学习模型;fMRI任务中考察纹状体与mPFC活动。 ## 研究结果 - 典型发现:拥有选择/动作权与积极反馈会提高控制错觉;在高不确定性与高唤起下效应增强。 - 边界条件:透明化随机性、呈现长期频率与基率、引入外部约束可降低错觉。 - 跨文化研究:控制规范与自我呈现差异影响错觉强度;外推需考虑WEIRD样本局限(Henrich, Heine, & Norenzayan, 2010)。 ## 临床应用 - 评估:识别在成瘾、赌博与投资中的控制错觉;区分技能与运气。 - 干预策略分析: - 随机化与独立性教学、自然频率呈现。 - 预注册与规则化策略减少随意调整。 - 反馈与模拟训练展示长期统计特性。 ## 参考文献 - Langer, E. J. (1975). The illusion of control.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, 32(2), 311–328. https://doi.org/10.1037/0022-3514.32.2.311 - Henrich, J., Heine, S. J., & Norenzayan, A. (2010). Most people are not WEIRD.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, 33(2–3), 61–83. https://doi.org/10.1017/S0140525X0999152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