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沉没成本谬误(Sunk Cost Fallacy)
## 理论基础
- 定义:在决策中将已无法收回的过往投入视为继续投入或维持决策的理由,从而偏离当前与未来的成本—收益最优化(Arkes & Blumer, 1985)。
- 认知神经机制概述:损失厌恶与负性情绪的显著性(前岛/杏仁核)增强对“亏损”的敏感;纹状体与vmPFC的价值再评估易被“既有投资”框架影响;dlPFC/ACC的控制与冲突监测参与纠偏但在高情绪与承诺环境下效力受限。
- 理论背景:承诺升级(escalation of commitment)与心理账户解释沉没成本的持久性;前景理论的损失权重也加剧该倾向。
## 实证证据
- 经典发现:在机票/项目投资任务中,被试在已有投入条件下更倾向继续投入即使预期收益为负(Arkes & Blumer, 1985)。
- 组织行为:项目管理与研发中存在广泛的承诺升级现象;外部审计与阶段门治理可降低其发生。
## 研究方法
- 常用范式:操纵既有投入(时间/金钱)、未来收益预期与责任归属;比较继续 vs 终止决策。
- 测量与分析:记录选择与主观理由;使用前景理论参数拟合损失权重;在fMRI/EEG中考察前岛/ACC与价值网络的活动。
## 研究结果
- 典型发现:既有投入作为框架信号系统性影响价值评估与行动维持;责任与自我一致性动机增强效应。
- 边界条件:去框架与再评估当前边际成本—收益、设定止损规则、引入外部评审可明显减弱。
- 跨文化研究:组织规范与面子/责任文化差异可能影响承诺升级强度;外推需考虑文化背景(Henrich et al., 2010)。
## 临床应用
- 评估:识别来访者在关系、时间与治疗方案中的“投入驱动”维持;区分情绪性损失厌恶与理性预期。
- 干预策略分析:
- 设定预先的停止准则与审查点(阶段门)。
- 进行损失去框架与当前边际分析练习。
- 引入第三方视角与责任重分配,降低自我一致性压力。
## 参考文献
- Arkes, H. R., & Blumer, C. (1985). The psychology of sunk cost.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, 35(1), 124–140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0749-5978(85)90049-4
- Kahneman, D., & Tversky, A. (1979). Prospect theory: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. Econometrica, 47(2), 263–291. https://doi.org/10.2307/1914185
- Henrich, J., Heine, S. J., & Norenzayan, A. (2010). Most people are not WEIRD.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, 33(2–3), 61–83. https://doi.org/10.1017/S0140525X0999152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