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现状偏好(Status Quo Bias) ## 理论基础 - 定义:人们倾向维持当前选项或默认状态,即使替代方案在客观上更优,体现对改变的系统性抵抗(Samuelson & Zeckhauser, 1988)。 - 认知神经机制概述:损失厌恶(杏仁核/前岛)与不确定性回避(ACC)提升改变的主观成本;vmPFC/OFC在默认选项的熟悉性与安全感加权中偏向现状;dlPFC在规则更新与重新评估中可发挥纠偏作用。 - 理论背景:与禀赋效应、损失厌恶与默认效应密切相关;选择架构对默认设置极为敏感。 ## 实证证据 - 经典研究:在投资与健康计划选择中,参与者显著偏好现状或默认选项(Samuelson & Zeckhauser, 1988)。 - 应用证据:器官捐献与退休储蓄中的默认设置显著影响参与率(Johnson & Goldstein, 2003)。 ## 研究方法 - 常用范式:默认/现状操纵、变更成本与信息透明度操纵;测量选择倾向与后悔/满意度。 - 测量与分析:多水平模型估计默认权重;fMRI任务比较改变 vs 维持试次下的情绪与控制网络活动。 ## 研究结果 - 典型发现:默认与熟悉性带来心理安全与降低认知负荷,从而驱动现状维持;在高不确定与高变更成本情境中效应增强。 - 边界条件:明确呈现变更收益与损失对称信息、提供试用与可逆选项、降低变更摩擦可减弱偏好。 - 跨文化研究:制度与规范差异导致默认效应强度不同;外推需考虑样本文化(Henrich, Heine, & Norenzayan, 2010)。 ## 临床应用 - 评估:识别来访者在治疗方案与行为改变中的现状坚持;区分安全需求与回避型认知。 - 干预策略分析: - 目标分解与渐进更改,增加可逆与试行阶段。 - 损失去框架与显示净收益、引入外部支持降低摩擦。 - 选择架构优化:默认设置指向更健康或更理性选项。 ## 参考文献 - Samuelson, W., & Zeckhauser, R. (1988). Status quo bias in decision making.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, 1(1), 7–59. https://doi.org/10.1007/BF00055564 - Johnson, E. J., & Goldstein, D. (2003). Do defaults save lives? Science, 302(5649), 1338–1339. https://doi.org/10.1126/science.1091721 - Henrich, J., Heine, S. J., & Norenzayan, A. (2010). Most people are not WEIRD.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, 33(2–3), 61–83. https://doi.org/10.1017/S0140525X0999152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