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道德许可(Moral Licensing) ## 理论基础 - 定义:个体在从事或表达道德行为后,认为“道德存款”允许其随后进行较不道德或自利的行为而不损害自我形象(Merritt, Effron, & Monin, 2010)。 - 认知神经机制概述: - 自我概念与道德记账:mPFC与默认网络支持自我一致性与道德身份表征;前额极(FP)追踪目标进展与“已完成”感。 - 价值权衡:vmPFC在社会与自利价值整合中根据“许可线索”调整权重。 - 控制系统:dlPFC在规范执行与冲突抑制中作用,疲劳或负荷下许可效应增强。 - 理论背景:自我肯定、抵消效应与道德信号的非预期后果;与公正世界与自利性偏差交互。 ## 实证证据 - 实验研究: - 道德表态后更可能选择自利选项或表现偏见(Monin & Miller, 2001)。 - 道德身份提醒在某些任务上反而增加歧视或自私选择(Effron & Monin, 2010)。 - 应用领域:可持续消费、偏见控制与伦理合规中的“先好后松”。 ## 研究方法 - 常用范式:道德启动(回忆善行/佩戴徽章)、身份操纵与后续伦理任务测量;自我形象与合理化报告。 - 测量与分析: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许可中介;过程追踪与时间压力操纵。 ## 研究结果 - 典型发现:道德启动可提升自我许可并增加后续自利选择;明确规范与实时反馈可减弱效应。 - 边界条件:他人监督、透明度与责任追踪降低许可;公共承诺与外在激励可改变权衡。 - 跨文化研究:集体主义语境下公共承诺更有效,个体主义语境下自我肯定更易触发许可。 ## 临床与应用 - 评估:识别组织与个人的“道德账户”叙事与许可模式。 - 干预策略分析: - 目标进展的过程反馈而非完成反馈。 - 外部监督与责任记录。 - 去许可化框架与具体规范提示。 ## 参考文献 - Merritt, A. C., Effron, D. A., & Monin, B. (2010). Moral self-licensing.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, 4(5), 344–? - Monin, B., & Miller, D. T. (2001). Moral credentials and the expression of prejudice.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, 81(1), 33–? - Effron, D. A., & Monin, B. (2010). Letting people off the hook.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, 99(1), 74–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