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僧侣幻影]] (Phantom Monks)
## 1. 概述
**[[僧侣幻影]]**(Phantom Monks),是万象灵墟中最常见的中立/敌对单位。他们并非实体的亡灵,而是**“历史的回声”**(Echoes of History)。由于万象灵墟记录了强烈的情感能量,当年在[[会昌法难]]中坚持诵经直到最后一刻的僧侣,其执念被固化在了废墟的磁场中。他们日复一日地在固定的路线上巡逻、打扫、诵经,无视玩家的存在,除非被干扰。

*敦煌绢画中的唐代高僧像,身着袈裟,手持念珠,神情淡然。这为游戏中僧侣幻影的服饰与姿态设计提供了最标准的原型。*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[[唐代]]僧侣生活
* **日常**:[[唐代]]僧侣生活严格遵循戒律,包括晨钟暮鼓、早晚课诵、过午不食。
* **服饰**:身穿偏袒右肩的袈裟(海青),颜色多为坏色(褐色、青黑色),高僧着红色或紫色(赐紫)。
* **法难记忆**:据史料记载,[[会昌毁佛]]时,许多僧人拒绝还俗,选择自焚或守在寺中被杀。
## 3. 考古与灵体形态
### 3.1 能量残留
* **半透明**:幻影呈现出淡金色的半透明状,下半身往往模糊不清,像烟雾一样飘浮。
* **循环动作**:他们的行为是**循环的(Loop)**。例如,一个扫地僧会不停地扫同一块地砖,哪怕那里并没有灰尘。
### 3.2 类型
* **诵经僧**:聚集在**[[大同殿]]**或**[[万神殿]]**废墟,产生区域性的护盾。
* **巡逻僧**:手持棍棒或戒刀,负责守卫特定区域。
* **苦行僧**:在**[[思远洞]]**等地徘徊,身上带有自残的伤痕。
## 4. 技法细节:交互机制
1. **共鸣**:玩家模仿他们的动作(如在旁边打坐、敲木鱼),可以获得临时Buff(如回血)。
2. **超度**:对幻影使用**[[《心经》]]**或**[[引磬]]**,可以解开他们的执念,使其消散并掉落“记忆碎片”(Lore Items)。
3. **激怒**:如果攻击幻影或打断仪式,他们会瞬间变成红色的**“业障恶鬼”**,发动高伤害攻击。
## 5. 图像学分析
### 5.1 缺失的面孔
所有的[[僧侣幻影]]都没有清晰的五官,面部是一团模糊的光晕。
* **象征**:这代表了**“无我”**(Anatta)的教义,也象征了在历史洪流中,个体的面目被抹去,只剩下一个集体的身份符号。
## 6. 幻想元素结合[[天龙山]]幻想宗教编年史和七大地域
### 6.1 数据库的[[幽灵]]
在**[[天龙山]]幻想宗教编年史**中,[[僧侣幻影]]被视为[[万象之都]]防御系统的一部分。
* **自动防御**:当外敌入侵时,这些幻影会聚合成巨大的**“罗汉阵”**。
* **信息存储**:每个幻影都存储着一段加密的历史信息。玩家收集足够的记忆碎片,可以拼凑出当年[[万象之都]]毁灭的真相录音。
### 6.2 与[[摩尼教画僧]]的敌对
[[僧侣幻影]]([[佛教]]阵营)与**[[摩尼教画僧]]**([[摩尼教]]阵营)即使在死后依然保持着敌对关系。在某些区域,玩家可以看到两派的幻影在进行永无休止的械斗。
## 7. 参考文献
* Kieschnick, J. (1997). *The Eminent Monk: Buddhist Ideals in Medieval Chinese Hagiography*.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.
* Weinstein, S. (1987). *Buddhism Under the T'ang*.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
## 9. 学术研究
[[僧侣幻影]]探讨了**记忆与地点的关系**(Place Memory)。环境心理学认为,强烈的事件会在空间中留下心理印记。在游戏中,这些幻影是场所精神(Genius Loci)的具象化。他们不是鬼,而是这个空间本身的记忆在重演。与他们的互动,实际上是在与历史进行跨时空的对话。
## 8. 知识库链接
* [[大同殿]]
* [[万神殿]]
* [[《心经》]]
* [[引磬]]
* [[摩尼教画僧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