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五百罗汉]] (Five Hundred Arhats)
## 1. 概述
**[[五百罗汉]]**(Five Hundred Arhats)是佛陀的五百位证得阿罗汉果的弟子。在**[[壁画世界]]**中,他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**“群体意识阵列”**(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Array)。他们不再是单独的个体,而是作为**[[天龙山]]**防御体系的一部分,平时化作石壁上的浮雕,战时则集体复苏,组成**“罗汉大阵”**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第一次结集
- **背景**:佛灭度后,五百大阿罗汉在七叶窟集结,诵出三藏经典。
- **艺术表现**:[[天龙山]]、[[响堂山]]等地均有罗汉像,神态各异,从静穆到夸张都有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罗汉堂
- **千佛楼**:在[[天龙山]]的**[[千佛楼]]**或**[[罗汉堂]]**中,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罗汉像,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压迫感和秩序感。
## 4. 技法细节
### 4.1 个性化与程式化
- **面相**:有的长眉,有的降龙,有的伏虎。在游戏中,这些特征变成了他们的**专属技能**(如长眉罗汉可以用眉毛束缚敌人)。
## 5. 图像学分析
### 5.1 凡圣之间
- **地位**:罗汉是“出世间”的圣人,但保留了浓厚的人间气息(相比于菩萨的完美化)。这使他们成为连接玩家(凡人)与佛(绝对真理)的桥梁。
## 6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6.1 圣寿法苑:军团战
- **罗汉阵**:玩家面对的不是一个Boss,而是一群精英怪的配合。
- **坦克**:伏虎罗汉、看门罗汉。
- **输出**:降龙罗汉、沉思罗汉(精神攻击)。
- **治疗**:布袋罗汉(提供补给)。
- **石化机制**:当受到致命伤时,罗汉会瞬间**“石化”**回血,必须使用重击打碎石壳才能彻底击败。
## 7. 参考文献
- De Visser, M. W. (1923). *The Arhats in China and Japan*.
- 佛教艺术图像辞典.
## 9. 学术研究
### 9.1 个体化原则的消解
在[[五百罗汉]]的阵列中,个体的身份被保留(每个人都有名字),但功能被整合进了集体。这隐喻了**理想的僧团社会**(Sangha)——个体在集体中实现自我,而不是消融自我。然而,在[[壁画世界]]的战争状态下,这种集体主义变得军事化,个体成为了大阵中的一个**节点**(Node)。
## 8. 知识库链接
- [[壁画世界]]
- [[天龙山]]
- [[千佛楼]]
- [[画境僧团]]
- [[天龙八部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