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探险者残魂]] (Remnants of Explorer Souls)
## 概述
**[[探险者残魂]]**(Remnants of Explorer Souls)是漂浮在[[壁画梦界]]边缘地带的特殊灵体。他们并非原住民,而是历史上误入梦界、迷失方向或死于[[黑暗魔界]]侵蚀的人类灵魂。
他们跨越了不同的朝代和背景:有寻找长生不老药的秦汉方士,有躲避战乱的[[五代]]流民,有虔诚却执着的苦行僧,也有20世纪初贪婪的文物盗窃者(如[[盗凿]]者)。在梦界中,他们往往失去了大部分记忆,只保留了生前最强烈的执念,化为半透明的影子,徘徊在[[破损幻境]]或[[虚无漩涡]]附近。
## 历史调研
* **历史背景**:[[天龙山石窟]]自[[北齐]]开凿以来,历经一千多年,无数人曾涉足此地。战乱、饥荒、宗教迫害(如[[唐武宗会昌法难]])以及[[近代]]的文物掠夺,都导致了大量非正常死亡或失踪事件。
* **民间传说**:当地传说[[天龙山]]深处有“吃人”的洞窟,进去就出不来。这些传说为[[探险者残魂]]的设定提供了民俗学依据。
## 考古与城址结构
* **聚集地**:残魂多聚集在梦界的“边缘地带”或“未完成区域”(如只有草稿的墙壁)。著名的聚集点包括“回音谷”(能听到过往声音的地方)和“褪色荒原”。
* **遗物**:在他们出没的地方,常能发现生前的遗物:生锈的铁剑、腐烂的[[经卷]]、断裂的凿子、20世纪的探险手记或怀表。这些物品在梦界中往往具有特殊的回溯功能。
## 技法细节
在视觉表现上,[[探险者残魂]]呈现出一种**“剥落美学”**(Aesthetics of Peeling):
* **材质**:他们的身体像是由斑驳的墙皮、散落的粉尘和褪色的线条组成的。
* **色彩**:低饱和度,以灰、褐、淡蓝为主,与周围鲜艳的壁画形成鲜明对比(异质感)。
* **动态**:行动迟缓、飘忽不定,有时会像损坏的胶片一样出现“跳帧”或“闪烁”现象。
## 图像学分析
* **面部模糊**:大多数残魂没有清晰的面容,象征着“身份的丧失”(Identity Loss)。
* **执念具象化**:他们的身体某一部分会异常清晰或夸张,代表其执念。例如,盗贼的手可能巨大且漆黑(贪婪),寻找亲人的流民可能胸口有一个空洞(思念)。
## 幻想元素结合
* **信息碎片(NPCs)**:残魂是主角获取情报的重要来源。他们虽然神智不清,但会重复念叨当年的秘密(如“机关在莲花座下”、“快跑,黑暗来了”)。
* **危险性**:若残魂被[[黑暗魔主]]污染,会变成**“怨灵”**(Wraiths),疯狂攻击生者,试图夺取肉体以重返人间。
* **救赎机制**:主角可以通过[[真影绘制]]或[[七彩熏香]],修复他们的灵魂(补全线条),帮助他们找回记忆,从而解脱升天(化为光点融入[[极乐净土]])。
## 参考文献
1. Campany, R. F. (2009). *Making Transcendents: Ascetics and Social Memor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*.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.
2. Kleidorfer, T. (2018). *Ghosts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t Art*. Brill.
3. Strassberg, R. E. (2002). *A Chinese Bestiary: Strange Creatures from the Guideways Through Mountains and Seas*.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.
## 学术研究
**记忆的[[幽灵]]与历史创伤**:从德里达(Derrida)的“[[幽灵]]学”(Hauntology)角度来看,[[探险者残魂]]是“过去的[[幽灵]]”在当下的在场。他们代表了那些被正统历史叙事(Grand Narrative)所遗忘或压抑的微小个体命运。他们在梦界的徘徊,是对历史创伤(Trauma)的不断重演。修复他们的灵魂,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种“文化治疗”,即承认并安抚历史中的苦难,使过去不再作为噩梦纠缠现在,而是转化为可被理解的记忆。
## 知识库链接
- [[壁画梦界]]
- [[黑暗魔界]]
- [[盗凿]]
- [[破损幻境]]
- [[真影绘制]]
- [[七彩熏香]]
- [[虚无漩涡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