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盗凿]] (The Looting of the 1920s) ## 1. 概述 **[[盗凿]]**(The Looting),特指 20 世纪 20 年代(约 [[1924 年]]前后),以日本古董商**[[山中商会]]**(Yamanaka & Co.)为首的国际文物贩子,勾结当地军阀和败类,对[[天龙山石窟]]进行的毁灭性破坏。 这是[[天龙山]]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。几乎所有的造像头部被凿下,运往海外,流散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。在[[壁画梦界]]中,这一事件是导致**“[[无面佛]]”**诞生的直接原因,也是梦界**[[现代]]性危机**的起源。它不再是古代的战火,而是[[现代]]资本主义对神圣艺术的**商品化肢解**。 ## 2. 历史调研 ### 2.1 [[山中定次郎]]与[[关野贞]] - **[[关野贞]]**:日本学者,[[1918 年]]重新“发现”[[天龙山]],发表了详细的考察报告和照片。这些学术资料不幸成为了盗贼的**“选货目录”**。 - **[[山中定次郎]]**:[[山中商会]]会长。他于 [[1924 年]]亲自考察[[天龙山]],随后组织了大规模的[[盗凿]]。 - **手段**:采用**“斩首”**方式,甚至将整躯造像剥离。使用了钢锯等[[现代]]工具(Saws and Chisels)。 ### 2.2 流散情况 据统计,[[天龙山]]流失海外的造像多达 150 余件([[李裕群]], 2003)。主要分布在日本(根津美术馆)、美国(哈佛大学美术馆、大都会博物馆)等地。 - **回归**:[[2020 年]],[[第 8 窟北壁主尊佛首]]从日本回归中国,曾亮相春晚,引起轰动。 ## 3. 考古与创伤现场 ### 3.1 锯痕与断茬 现场考察可见,许多造像颈部留有整齐的**锯痕**,这是[[现代]]金属工具留下的罪证。 - **梦界映射**:在梦界中,这些锯痕变成了**“红色的伤疤”**(Glowing Scars),时刻流淌着金色的血液(灵液)。 ### 3.2 空荡的佛龛 现在的[[天龙山石窟]],大部分佛龛只剩下身躯,头部空空如也。 - **缺失感**: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,在梦界中形成了一种**“负空间”**(Negative Space)的压迫感。 ## 4. 技法细节:机械与暴力 ### 4.1 钢锯的噪音 不同于古代兵器的撞击声,[[盗凿]]事件在梦界中伴随着尖锐、刺耳的**机械噪音**(锯齿摩擦声)。 - **音效攻击**:这种声音能穿透灵魂,让梦界居民感到剧烈的头痛和恶心。 ### 4.2 闪光灯效应 当时的考察队使用了**镁光灯**拍照。 - **视觉冲击**:在梦界中,镁光灯的闪烁被描绘为**“致盲的白光”**。它瞬间定格了佛像的美,也瞬间剥夺了佛像的尊严(将其客体化)。 ## 5. 图像学分析 ### 5.1 无面之痛 被盗走头部的佛像,在梦界中化身为**[[无面佛]]**。 - **沉默**:因为没有嘴,它们无法说法;因为没有眼,它们无法照看众生。这种**神圣性的丧失**(De-sacralization)是梦界最大的悲剧。 ### 5.2 贪婪之手 在表现[[盗凿]]的壁画中,出现了一双巨大的、从天而降的**黑手**。 - **象征**:象征跨国资本的贪婪。这双手抓起佛头,就像抓起市场上的商品。 ## 6. 幻想元素结合 ### 6.1 剧情功能:收集与复原 - **主线任务**:主角必须穿越到海外的**“异域迷宫”**(隐喻大英博物馆或私人藏宝库),找回流失的佛首。 - **数字修复**:主角使用**“[[真影绘制]]”**技术,扫描佛身,再将找回的佛头数据与之匹配,实现**“虚拟合璧”**。这一过程在梦界中表现为一道光柱连接身首,修复裂痕。 ### 6.2 Boss:山中幻影 [[盗凿]]者的贪念在梦界中凝聚成了一个**“绅士恶魔”**——山中幻影。他身穿西装,手持账本和钢锯,能够将任何生物**“标价化”**并切割贩卖。 - **技能**:**“拍卖锤”**(敲击地面造成眩晕)、**“切割线”**(发射不可见的激光切割空间)。 ## 7. 参考文献 - [[李裕群]]. (2003). *[[天龙山石窟]]*. 文物出版社. - Tomita, K. (1925). *Portfolio of Chinese Paintings in the Museum*.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. - Cuno, J. (2008). *Who Owns Antiquity?*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. - 谢继胜. (2018). *海外藏中国[[佛教]]石雕*. 故宫出版社. ## 9. 学术研究:文化遗产与殖民凝视 [[盗凿]]事件是**殖民主义**(Colonialism)在文化领域的典型表现。西方(及日本)的探险家和收藏家,打着“保护”和“研究”的旗号,行掠夺之实。他们将[[佛教]]造像从原本的宗教语境(石窟)中强行剥离,变为博物馆玻璃柜中的审美对象(Aesthetic Object)。 在赛义德(Said)的**东方主义**(Orientalism)视角下,这是一种**“[[帝国]]凝视”**(Imperial Gaze)。[[天龙山石窟]]的破碎肢体,成为了西方构建“落后而神秘的东方”的素材。在[[壁画梦界]]中,[[无面佛]]的形象不仅是对历史暴力的控诉,更是对**[[现代]]性本身**的反思——在博物馆的聚光灯下,文物的灵魂是否依然存在?复原佛首,不仅是物理上的修复,更是**文化主体性**(Cultural Subjectivity)的重构。 ## 8. 知识库链接 - [[壁画梦界]] - [[无面佛]] - [[第 9 窟]] - [[第 8 号洞窟]] - [[真影绘制]] - [[天龙山石窟历史编年史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