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周贞定王]]:诸侯争霸的无声见证者 ## 1. 概述 [[周贞定王]](King Zhending of Zhou,约前468年—前441年在位),姬姓,名介。东周君主。他在位期间,正是春秋向战国过渡的关键时期。对于**[[并州]](山西)**而言,这一时期发生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决定性事件——**[[三家分晋]]**的前奏([[晋阳之战]])。作为名义上的天子,他无力阻止晋国六卿的内乱,只能眼睁睁看着**赵、魏、韩**三家在废墟上崛起。在[[天龙山]]幻想体系中,他是**【旧秩序的守墓人】**,掌握着**“王权封印”**的最后残片。 ## 2. 历史调研:王权的黄昏 ### 2.1 晋阳之战的背景板 * **在位时间**:前468年—前441年。 * **关键节点**:**前453年**,赵、魏、韩三家联手在[[晋阳]]击败智伯(智瑶),瓜分了智氏的领地。这一事件标志着晋国公室名存实亡,战国七雄的格局初步形成。 * **天子失权**:周贞定王虽然在位,但周王室的领土已萎缩至洛阳周边,对诸侯的控制力降至冰点。他没有干预(也无力干预)晋国内部的血腥兼并。 ### 2.2 家族悲剧 * **四王之乱**:贞定王死后,他的三个儿子接连继位又接连被杀(哀王、思王、考王),展示了东周王室内部的残酷权力斗争,这与晋国的卿大夫内战形成了某种“微观与宏观”的互文。 ## 3. 幻想元素结合:沉默的观测者 在《[[天龙山]]幻想宗教编年史》中,周贞定王并非无能之辈,而是**“因果律的观测者”**: * **“王权碎片(Fragments of Sovereignty)”**: * 周王室虽然失去了军队,但贞定王手中握有**“九鼎的钥匙”**。他知道[[晋阳]]地下埋藏着上古龙魂([[晋阳]]龙脉),但他选择**“沉默”**,因为他预见到龙魂的觉醒将终结腐朽的礼乐制度。 * **“预言书写者”**: * 他在洛阳的深宫中,用**“金文诅咒”**记录下了[[智伯]]的灭亡。传说[[晋阳之战]]中智伯被水淹,是因为贞定王在祭坛上倒下了一杯**“天子之泪”**,引发了晋水的暴涨。 * **“最后的封诰”**: * 他死前留下了一道**“空白圣旨”**,预示着五十年后周威烈王将正式册封三晋为诸侯。这道圣旨具有**“合法性赋予”**的魔力,谁得到它,谁就能成为新时代的霸主。 ## 4. 参考文献 * Sima Qian. *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* (Shiji), "Annals of Zhou" & "House of Jin". * Lewis, M. E. (1999). *Sanctioned Violence in Early China*. (Analysis of the warring states transition). 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三家分晋|三家分晋相关史料]] ## 6. 学术研究 周贞定王的时代是**“礼崩乐坏”**的实质性完成阶段。[[晋阳之战]]不仅是军事上的转折点,更是**政治伦理**的转折点——臣弑君(智伯虽非君,但代表了旧有的卿大夫秩序)不再受天子讨伐,实力政治(Realpolitik)彻底取代了宗法伦理。贞定王的“无为”,实则是历史必然性面前的**“无奈的顺从”**。在某种意义上,正是他的沉默,默许了**中华第二帝国(战国-秦汉)**胚胎的诞生。 ## 5. 知识库链接 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三家分晋]] 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晋阳]] 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智伯]] 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赵襄子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