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太原会战]]:抗战初期的铁血防线 ## 1. 概述 [[太原会战]](Battle of Taiyuan),发生于1937年9月至11月,是[[抗日战争]]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、战斗最激烈、持续时间最长、战绩最显著的一次战役。国共两党军队在山西紧密配合,进行了**平型关战斗、忻口战役、[[太原]]保卫战**等一系列战役。虽然最终[[太原]]失守,但此战打破了日军“不可战胜”的神话。在[[天龙山]]幻想体系中,这是**“末法时代”**最后一次大规模的**“人神共愤”**之战,古老的土地神祗与[[现代]]的钢铁巨兽进行了最后的碰撞。 ## 2. 历史调研:国共合作典范 ### 2.1 关键战役 * **平型关大捷**:八路军[[115师]]在平型关伏击日军,取得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仗,振奋了全国民心。 * **忻口战役**:郝梦龄、[[卫立煌]]指挥中央军与晋绥军坚守忻口,与日军血战21天,郝梦龄成为抗战殉国的第一位军长。 * **[[太原]]失守**:11月8日,日军攻陷[[太原]]。[[傅作义]]率部突围。 ### 2.2 历史意义 * 延缓了日军南下的步伐,掩护了国民政府迁都和物资转移。 * 开启了八路军在山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阶段。 ## 3. 幻想元素结合:钢铁与血肉 在《[[天龙山]]幻想宗教编年史》中,[[太原会战]]是**【[[灵性森林]]】**的悲歌: * **“忻口绞肉机”**: * 战场上的怨气太重,唤醒了沉睡地下的**上古尸鬼**。日军的坦克不仅要面对中国军队的血肉长城,还要面对从弹坑里爬出来的骷髅士兵(不分敌我的无差别攻击)。 * **“平型关的风”**: * 八路军在峡谷设伏时,得到了**山神**的庇护。突如其来的大雾和怪风,遮蔽了日军飞机的视线,让近战拼刺刀成为可能。 * **“最后一滴魔力”**: * [[太原]]沦陷的那一刻,[[天龙山]]所有的**佛像流下了血泪**。这意味着这片土地上的灵气(Magic)彻底枯竭,进入了完全的**“铁器纪元(Age of Iron)”**。从此以后,再无神迹,只有冷酷的[[物理法则]]。 ## 4. 参考文献 * Van de Ven, H. (2003). *War and Nationalism in China, 1925-1945*. * 郭汝瑰. (2002). *中国[[抗日战争]]正面战场作战记*. ## 6. 学术研究 [[太原会战]]展现了**“总体战(Total War)”**的残酷性。无论是中央军、晋绥军还是八路军,在民族存亡面前放下了意识形态分歧。这种**“民族共同体”**的凝聚,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。 在幻想叙事中,这种力量被称为**“人道洪流”**。当神道衰落,人道当立。抗战的胜利不再依赖神仙皇帝的保佑,而是依赖每一个凡人的觉醒与牺牲。这是**从神话向[[现代]]性**的痛苦蜕变。 ## 5. 知识库链接 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忻口会战]] 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平型关战役]] 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阎锡山]] 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1937年11月8日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