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沙陀]]:独眼龙与最后的游牧挽歌
## 1. 概述
[[沙陀]](Shatuo),又称“[[沙陀]][[突厥]]”,源自西[[突厥]]别部处月部。[[唐]]末[[五代]]时期,[[沙陀]]族[[李克用]]家族崛起于代北(今山西北部),以**[[晋阳]]([[太原]])**为根据地,先后建立了**[[后唐]]、[[后晋]]、[[后汉]]、[[北汉]]**四个政权,统治中原半个世纪之久,史称“[[沙陀]]三王朝”。[[沙陀]]人以骁勇善战、擅长骑射著称,其领袖**[[李克用]]**(独眼龙)与其子**[[李存勖]]**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,也是戏曲艺术的爱好者。在[[天龙山]]幻想编年史中,[[沙陀]]时代对应着**“半兽人与英雄王的史诗”**,是魔法完全消退前最后的高光时刻。
## 2. 历史调研:从雇佣兵到皇帝
### 2.1 民族源流
* **处月部**:原居金莎山(今新疆尼勒克),因其地有大碛(沙漠),故名[[沙陀]]。
* **内迁**:[[唐]]德宗时期,[[沙陀]]部归附[[唐朝]],被安置在灵州、盐州一带,后迁居[[河东]](山西)。
* **赐姓**:酋长[[朱邪赤心]]因镇压庞勋起义有功,被赐皇姓**“李”**,名国昌,编入郑王属籍。
### 2.2 关键人物
* **[[李克用]](Li Keyong)**:绰号**“飞虎子”、“[[独眼龙]]”**。任[[河东节度使]],以[[晋阳]]为大本营,组建“鸦军”(黑衣精锐),与[[朱温]]争霸天下。
* **[[李存勖]](Li Cunxu)**:[[李克用]]之子,灭[[后梁]]建[[后唐]],统一北方。通晓音律,爱演戏,自取艺名“李天下”。
## 3. 宗教与文化
* **多元信仰**:[[沙陀]]人深受汉化影响,笃信[[佛教]]([[五台山]]信仰),同时也保留了[[突厥]]的[[萨满]]习俗和拜天传统。
* **尚武与乐舞**:[[沙陀]]文化呈现出**“铁血与伶人”**的双重性。[[李存勖]]宠信伶人,最终因伶人作乱而身亡,这极具戏剧性的结局被后世称为“伶官之祸”。
## 4. 幻想元素结合:龙血战士与黑鸦军
在《[[天龙山]]幻想宗教编年史》中,[[沙陀]]族被重构为拥有**“龙血”**的半人半神种族:
* **“[[独眼龙]]”的神格**:
* [[李克用]]失去的一只眼睛并非战伤,而是**“献祭”**给了【[[永夜星都]]】的古神,以换取洞察战场的“心眼”。
* **“鸦军”(Raven Army)**:
* [[李克用]]的黑衣亲卫队被设定为一群**能够化身为乌鸦**的德鲁伊战士。他们来去如风,以此解释[[沙陀]]骑兵惊人的机动性。
* **“伶人王”**:
* [[李存勖]]被描绘为一位**“魔法吟游诗人”**。他的戏曲唱段具有**言灵(Word of Power)**的力量,能鼓舞士气或迷惑敌人。他的死亡是因为试图在舞台上用终极法术逆转[[天命]],结果遭到反噬。
## 5. 参考文献
* Davis, R. L. (2004). *Fire and Ice: Li Cunxu and the Founding of the Later Tang*.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.
* 薛居正. (974). *旧[[五代]]史*.
* 欧阳修. (1073). *新[[五代]]史*.
## 7. 学术研究
[[沙陀]]政权的兴替是**“内亚(Inner Asia)因素”**介入中国历史的典型案例。他们作为“蛮族雇佣兵”进入[[帝国]]核心,最终取而代之,这与罗马[[帝国]]晚期的日耳曼人轨迹如出一辙。
在[[天龙山]]幻想体系中,[[沙陀]]时代代表了**“野性(Wildness)”**对**“文明(Civilization)”**的最后一次强力注入。[[晋阳城]]作为[[沙陀]]的大本营,被赋予了**粗犷、混血、充满生命力**的气质。这种气质与后来宋代[[太原]]城的文弱形成了鲜明对比。[[沙陀]]的覆灭(随着[[北汉]]灭亡),象征着那个英雄主义时代的终结,世界从此变得规矩而平庸。
## 6. 知识库链接
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李克用]]
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李存勖]]
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晋阳]]
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北汉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