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祆祠 (Zoroastrian Shrine) ## 1. 概述 (Overview) 祆祠(Zoroastrian Shrine/Fire Temple),又称祆神庙、火神庙,是供奉**祆教(拜火教)**神祗的宗教场所。唐代**太原(并州)**作为粟特人聚居的重镇,设有祆祠,由朝廷任命的**萨保**(Sabo)进行管理。祆祠通常不供奉人形偶像,而是以**圣火**(Atar)为崇拜核心。在**天龙山幻想宗教编年史**中,祆祠是城市的**【能源核心】**与**【净化中心】**,圣火是连接**“火元素位面”**的稳定通道。 ## 2. 历史调研 (Historical Research) ### 2.1 祭祀仪式与幻术 (Rituals and Illusions) * **无像崇拜**:正统祆教反对偶像崇拜,但在入华后受佛教、道教影响,开始出现具象化的神像(如虞弘墓石椁上的图像)。但核心仍是**圣火盆**。 * **幻术表演**:祆教祭司(Magi)常表演“幻术”,如吞刀、吐火、断肢再生等。这既是宗教仪式,也是吸引信徒的手段。唐人诗云:“胡儿眼碧双眼珠,东跑西跑眼碌碌... 幻术多端人莫测。” * **赛祆**:一种狂欢式的宗教节日,伴有激烈的歌舞(如胡旋舞、胡腾舞)和泼水祈雨活动。 ### 2.2 萨保府与社区管理 (Sabo Office) * **政教合一**:祆祠往往也是**萨保府**的所在地。萨保不仅是宗教首领,也是粟特社区的行政长官,负责处理胡人之间的民事纠纷和贸易事务。 ## 3. 幻想元素结合 (Fantasy Elements Integration) ### 3.1 圣火洗礼与格式化 (Holy Fire Baptism) 在《天龙山幻想宗教编年史》中,祆祠的功能被极具科技感地重构: * **“灵魂格式化”**:圣火具有**“清除负面状态”**的能力。被恶魔污染、诅咒或精神崩溃的人,只要在圣火上“烤一烤”(经历一次痛苦的灵魂灼烧),就能被**“格式化”**,恢复到出厂设置(纯净状态)。 * **“能源站”**:祆祠地下的圣火坑连接着地壳深处的岩浆房。它为整个粟特社区的防御阵法、机械装置提供源源不断的**热能动力**。 ### 3.2 火犬守卫 (Fire Dog Guardians) * **Sag-did**:祆教传统中极为尊崇狗。在幻想中,祆祠饲养着特殊的**“地狱火犬”**。它们的眼睛能看见隐形的死神和幽灵。如果有尸体发生尸变,火犬会第一时间扑上去将其焚烧殆尽。 ## 4. 参考文献 (References) * Boyce, M. (2001). *Zoroastrians: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*. Routledge. * Grenet, F. (2007). *Religious Diversity among Sogdian Merchants in Sixth-Century China*. * 姜伯勤. (2004). *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*. 三联书店. ## 5. Obsidian知识库链接 (Obsidian Knowledge Base Links) 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祆教 (拜火教)]] 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圣火祭坛]] 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萨保]] 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虞弘墓]] ## 6. 学术研究 (Doctoral-level Academic Research) 祆祠在中国的存在,是**“胡人聚落”**(Sogdian Colonies)存在的物理证据。它证明了唐代社会的**多元主义**(Pluralism)和**包容性**。政府通过将祆祠纳入官方管理体系(萨保制),成功地实现了对异域移民的**间接统治**。祆祠不仅是宗教中心,更是胡人社区的**公共空间**和**自治机构**,承载了法律、社交、商贸等多种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