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787年]]:贞元三年的禁令与转折 ## 1. 概述 [[787年]](唐德宗贞元三年)。这一年看似平静,实则暗流涌动。面对日益嚣张的回纥势力,唐德宗开始调整对**[[摩尼教]]**的政策。虽然尚未全面禁绝,但对回纥摩尼僧在各地的活动开始加以限制。同时,这一时期也是**[[吐蕃]]**威胁唐朝边境(包括山西西南部)的高峰期。在[[天龙山]]幻想体系中,这是**【光暗平衡】**被打破的前夜。 ## 2. 历史调研:胡人宗教的涨落 ### 2.1 限制回纥 * **政治博弈**:唐德宗对回纥在长安和各地的横行不法感到厌恶,试图通过限制其宗教([[摩尼教]])来削弱其影响力。 * **沙陀内附**:这一时期,[[沙陀]]部(朱邪氏)开始受到吐蕃逼迫,逐渐向唐朝边境靠拢,为后来[[沙陀]]人入主[[晋阳]]埋下伏笔。 ## 3. 幻想元素结合:暗影潜行 在《[[天龙山]]幻想宗教编年史》中,[[787年]]是**“潜行者”**活跃的年份: * **“影子战争”**: * 唐朝的**“不良人”**(特务机构)开始秘密清洗城市中的[[摩尼教]]激进分子。摩尼教徒被迫转入地下,开发出了**“影遁术”**。 * **“吐蕃的血咒”**: * 吐蕃黑教(苯教)巫师在边境施放**“高原血咒”**,导致山西南部的士兵患上怪病(高原反应?)。只有大秦僧(景教医生)能治疗。 ## 4. 参考文献 * Mackerras, C. (1972). *The Uighur Empire according to the T'ang Dynastic Histories*. ## 6. 学术研究 [[787年]]的历史切片展示了唐朝中后期处理**民族宗教问题**的复杂性。既要利用回纥抗击吐蕃,又要防范回纥的渗透。这种**“以夷制夷”**的策略贯穿了整个晚唐外交。 ## 5. 知识库链接 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摩尼教]] 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唐]] * [[资料/天龙山宗教与战争/沙陀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