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“周武帝灭佛”]]
## 1. 概述
[[“周武帝灭佛”]](Persecution of Buddhism by Emperor Wu of Northern Zhou)是发生于南[[北朝]]末期(574–577年)的一次重大宗教政治事件。[[北周武帝]][[宇文邕]]为了富国强兵、统一北方,下诏在境内禁断佛、道二教。这一事件对正处于发展初期的[[天龙山石窟]]造成了毁灭性打击,导致[[天龙寺]]废毁、僧团流散、营造中断,成为[[天龙山石窟]]历史上第一次重大法难(Dharma Persecution)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事件背景
* **经济原因**:[[北朝]]后期,寺院经济恶性膨胀,占有大量土地和人口,严重影响国家税收和兵源。
* **政治原因**:儒家正统观念的复兴,以及[[道教]](卫元嵩等)对[[佛教]]的排击。[[宇文邕]]本人并不迷信,他从实用主义出发,试图通过“**求兵于僧众,取地于[[塔庙]]**”来增强国力。
### 2.2 事件进程
* **建德三年(574年)**:[[宇文邕]]在长安下诏,“断佛、道二教,经像销毁,沙门[[道士]]并令还俗”。
* **建德六年(577年)**:[[北周]]攻灭[[北齐]],[[宇文邕]]进入邺城([[北齐]]国都)和[[晋阳]]([[北齐]]陪都),将灭佛政策推行至原[[北齐]]境内。[[天龙山]]作为[[北齐]]皇家[[佛教]]重地,首当其冲。
### 2.3 影响分析
* **对[[天龙山]]的影响**:[[天龙寺]](当时名号可能不同)被查封废毁,刚开凿不久的[[北齐]]石窟被迫停工,寺产充公。
* **事实与争议**:史料确载“毁像”,但[[天龙山]]现存[[北齐]]石窟(如第10、16窟)并未表现出彻底的人为砸毁痕迹(不同于[[响堂山]]部分石窟)。这可能是因为石窟地处偏远,或者灭佛执行时间较短(578年武帝崩,宣帝即位后政策松动)。这也留下了学术探讨空间:[[天龙山]]是否在当时通过某种方式(如封存)逃过一劫?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毁坏遗迹
* **寺院遗址**:考古层位中虽未发现明确的“建德灰烬层”,但[[隋]]代[[《开皇石室铭》]]中“**有周统壹,无上道消……妙功斯废**”的记载,明确证实了当时寺院荒废、工程中断的事实。
* **断代缺环**:在[[北齐]](577年亡)至[[隋开皇四年]]([[584年]])之间,[[天龙山石窟]]没有新的开凿记录,形成了一个明显的**考古空白期**,这正是[[灭佛运动]]的直接后果。
## 4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4.1 结合“[[浮空法域]]”
在**[[浮空法域]]**的起源传说中,[[“周武帝灭佛”]]是关键的**创世事件**。
* **飞升传说**:教派神话称,当[[宇文邕]]的军队逼近[[天龙山]]时,护法天神不忍圣地受辱,施展神力将精华部分的寺院与佛像连根拔起,升入云端,化为“[[浮空法域]]”。
* **天道弃世**:灭佛被解读为“**天道弃世**”(The Heaven Abandoning the World)。留在人间的只是一座空壳荒山(现实的[[天龙山]]),而真正的灵性核心已遁入高维空间。
### 5.2 结合“[[永夜星都]]”
* **黑暗起源**:部分不愿还俗或被追杀的僧侣逃入[[天龙山]]深处的溶洞,在绝望中背弃了“无力自保”的光明佛法,转而信奉在黑暗中给予他们庇护的力量。这便是**[[永夜星都]]**教派的雏形——源于法难的仇恨与绝望。
## 6. 参考文献
* 吕澂. (1979). *中国佛学源流略讲*. 中华书局.
* 汤用彤. (1997). *汉魏两晋南[[北朝]][[佛教]]史*. 北京大学出版社.
* [[天龙山石窟]]项目(TLS). (2013). *概览*. 取自 https://tls.uchicago.edu
* 王仲荦. (1979). *[[魏晋南北朝]]史*. 上海人民出版社.
* 宿白. (1996). *中国石窟寺研究*. 文物出版社.
## 8. 学术研究
**周武帝灭佛对[[天龙山]][[佛教]]生态的重塑:从皇家依附到山林潜伏**
周武帝灭佛虽然时间短暂(在北方仅持续约一两年),但对[[天龙山]][[佛教]]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首先,它打断了[[北齐]]皇家[[佛教]]的连续性,迫使[[佛教]]势力从依赖皇权转向**自我保存**。这种生存危机感促使[[隋]]代复兴后的[[佛教]]更注重与政权的深度捆绑([[隋文帝]]的“正法治国”)。
其次,法难导致了僧团的分化。一部分精英僧侣流向长安或江南,促进了南北[[佛教]]义理的融合;另一部分底层僧侣遁入山林,与民间信仰结合,客观上催生了[[唐代]]以后[[天龙山]]地区丰富混杂的**民间宗教形态**(如幻想中的[[灵性森林]]、永夜教派的原型)。
从长时段历史看,这次法难是[[天龙山]][[佛教]]从“移植期”([[北朝]])向“本土化成熟期”([[隋]][[唐]])过渡的一次剧烈阵痛,它筛选并重组了当地的宗教基因。
## 7. 知识库链接
* [[浮空法域]]
* [[永夜星都]]
* [[北周武帝]]
* [[北齐]]
* [[隋朝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