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“并州”]] ## 1. 概述 [[“并州”]](Bingzhou)是山西[[太原]]地区的古称,始见于《周礼》九州之一。在[[天龙山石窟]]营建的[[北朝]]至[[隋]][[唐]]时期,[[并州]]始终是北方的军事重镇和政治中心(霸府、北都)。这一地理名称不仅出现在[[天龙山]]的大量碑刻[[题记]]中,更代表了当时仅次于长安、洛阳的**第三政治地理坐标**。 ## 2. 历史调研 ### 2.1 建置沿革 * **汉晋**:[[并州]]刺史部治所,长期为防御[[匈奴]]、鲜卑的前线。 * **[[东魏]][[北齐]]**:[[高欢]]将[[并州]][[晋阳]]建设为“霸府”和“[[别都]]”,实际政治中心高于邺城。[[天龙山石窟]]的开凿即始于此期。 * **[[隋]][[唐]]**:[[李渊]]任[[并州]]留守,由此起兵。[[唐代]]升为[[太原]]府(北都/北京),但民间及诗文中仍习称[[“并州”]]。如李白诗云:“客中行乐处,[[并州]]是故乡”。 ### 2.2 [[佛教]]中心地位 [[并州]]在[[中古时期]]是北方著名的[[佛教]]中心。高僧**法显**即[[并州]]人。[[唐代]][[并州]]城内寺院林立,高僧云集,[[天龙山]]作为[[并州]]城西的风景胜地,自然成为名僧隐修和权贵供养的首选。 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 ### 3.1 [[并州]]大佛 除了[[天龙山]],[[并州]]地区还流行开凿大佛。如蒙山大佛(西山大佛)与[[天龙山]][[漫山阁]]大佛遥相呼应,构成了**[[并州]]西山[[佛教]]文化带**。 ## 4. 幻想元素结合 ### 4.1 结合“[[天龙山]]圣寿法苑” * **龙城传说**:在**圣寿法苑**的传说中,[[并州]]城地下沉睡着一条**上古[[青龙]]**。历代霸主([[高欢]]、[[李渊]])之所以能从此地兴起,皆因获得了[[青龙]]的认可。 * **双面城**:[[并州]]是一座“双面城”。白天是世俗的军镇,夜晚则是**[[灵性森林]]**与**[[永夜星都]]**势力渗透的角斗场。 ## 5. 参考文献 * 陈寅恪. (2001). *[[唐代]]政治史述论稿*. 三联书店. * 荣新江. (2001). *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*. * 张德光. (1999). *[[太原]]县志点校*. ## 7. 学术研究 **[[“并州”]]的地缘政治与[[天龙山石窟]]的军事化供养** [[天龙山石窟]]的[[供养人]]群体中,武将比例极高(如大[[唐]]勿部将军、右金吾卫将军等)。这与[[并州]]长期作为**军事边镇(Garrison State)**的性质密切相关。 在[[并州]],[[佛教]]信仰往往带有强烈的**功利主义**色彩:将军们造像祈求的是“战阵无伤”、“克敌制胜”。因此,[[天龙山]][[唐代]]造像中出现了大量威猛的**[[天王]]**和**力士**形象,且雕刻得肌肉贲张、极具力量感,这可以看作是**[[并州]]尚武精神**在[[佛教]]艺术中的投射。 ## 6. 知识库链接 * [[晋阳]] * [[北京]] * [[天龙山石窟历史编年史]] * [[灵性森林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