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“无头石窟”]]
## 1. 概述
[[“无头石窟”]](Headless Grottoes)是对20世纪20年代以后[[天龙山石窟]]惨状的形象描述。由于日本古董商[[山中定次郎]]等人的疯狂[[盗凿]],[[天龙山石窟]]中绝大多数佛像的头部被切割盗走,导致现存洞窟中满目皆是残缺的躯体。这一称呼既是对文物浩劫的控诉,也成为了[[天龙山石窟]]最显著的视觉标签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[[盗凿]]事件
* **时间**:主要集中在1923年至1925年间。
* **主谋**:日本[[山中商会]](Yamanaka & Co.)。
* **手段**:先由[[关野贞]]等学者进行考察拍照(1918),[[山中定次郎]]随后按图索骥,勾结当地僧人,利用锯子、凿子等工具将佛首切割,装箱运往海外贩卖。
* **规模**:据统计,流失海外的造像多达150余件,且多为精品佛首。
### 2.2 视觉影响
* **残缺美学**:虽然残忍,但“无头”状态在客观上突出了[[天龙山]]造像**躯体雕刻**的精美。观者无法通过面部表情来识别佛像,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衣纹的流动、肢体的扭转和肌肉的起伏上,反而更深刻地体会到[[“天龙山式样”]]的形体之美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破坏痕迹
* **断面特征**:考古调查发现,佛颈处的断面多平整或呈V形,显示使用了[[现代]]金属工具。
* **残留**:部分洞窟地面仍可见当年[[盗凿]]留下的石屑和残片。
## 4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4.1 结合“[[永夜星都]]”
* **无头神军**:在**[[永夜星都]]**的教义中,“无头”被视为一种**神格升华**。教徒认为,头颅是理智的枷锁,只有失去头颅,身体的本能(力量、欲望)才能彻底释放。
* **刑天信仰**:他们崇拜上古战神刑天(断首为战),将[[天龙山]]的无头石佛视为刑天军团的化身。永夜法师通过巫术操控这些无头石像,使其成为不知疼痛、永不停止的杀戮机器。
### 4.2 结合“[[壁画梦界]]”
* **失落的容颜**:**[[壁画梦界]]**的画僧一直在试图找回那些丢失的“面孔”。他们在梦境中拼凑记忆碎片,试图画出佛像原本的五官。传说如果能准确画出某一尊佛的真容,那尊无头石像就会在梦中复活,开口说法。
## 5. 参考文献
* 富田升. (2019). *[[近代]]日本在中国的文物搜集活动*. 上海书画出版社.
* [[李裕群]]. (2003). *[[天龙山石窟]]*. 文物出版社.
* Sirén, O. (1925). *Chinese Sculpture*.
## 7. 学术研究
**“无头”的在场:[[天龙山石窟]]的创伤景观研究**
[[“无头石窟”]]构成了一种独特的**创伤景观(Traumatic Landscape)**。在这里,缺失(Absence)本身成为了一种强烈的在场(Presence)。
每一个断颈的切面都是历史暴力的凝固瞬间。对于参观者而言,面对无头佛像的注视(尽管没有眼睛),产生的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:既有对艺术毁灭的痛惜,也有对[[帝国]]主义掠夺的义愤,甚至还有对残缺躯体所散发的诡异美感的震颤。
这种景观迫使我们重新思考**文物的完整性**。在数字复原技术普及之前,“无头”是[[天龙山]]的唯一真相。而现在,我们试图用虚拟的“头”去填补这个空缺,这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抹除历史的伤痕?保留“无头”状态,或许更能警示后人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。
## 6. 知识库链接
* [[天龙山石窟历史编年史]]
* [[永夜星都]]
* [[山中商会]]
* [[1924 年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