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《重修天龙山寿圣寺殿阁记》]] ## 1. 概述 > [!NOTE] 碑文与重修 > * 📜 **万历碑刻**:[《重修天龙山寿圣寺殿阁记》碑拓片 (山西省图书馆)](http://lib.sx.cn/) > * 🏗️ **明代建筑**:[天龙寺漫山阁遗址 (显示明代重修痕迹) - 芝加哥大学项目](https://caea.uchicago.edu/tianlongshan/cave9) [[《重修天龙山寿圣寺殿阁记》]]是立于**明[[万历二十三年]](1595年)**的一通石碑。该碑详细记录了明代中后期[[天龙山]][[寿圣寺]](即[[天龙寺]])在经历岁月侵蚀后,由地方官员和僧侣主持的一次大规模修缮工程。这块碑刻是研究明代山西地区[[佛教]]寺院经济、建筑形制及社会信仰网络的重要一手材料。 ## 2. 历史调研 ### 2.1 时代背景 * **万历中兴**:明万历中期,虽然朝政日趋腐败,但民间经济(特别是山西[[晋商]])相对繁荣,为宗教建筑的修缮提供了财力支持。 * **三教合流**:明代晚期,[[佛教]]进一步世俗化,与[[道教]]、儒家伦理深度融合。 ### 2.2 碑文解析 * **工程细节**:记载了重修大雄宝殿、[[天王]]殿、钟鼓楼及**[[漫山阁]]([[千佛]]楼)**的具体经过。特别提到了对第9窟前木构建筑的加固。 * **施主名单**:碑阴刻有大量捐资者姓名,包括[[太原]]府的地方官员、富商大贾以及普通信众,反映了广泛的社会动员能力。 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 ### 3.1 建筑风格 根据碑记和残留遗迹推测,[[万历年间]]重修的殿阁呈现出**明代官式建筑**风格:[[斗拱]]硕大疏朗,屋顶多为歇山顶或硬山顶,砖石结构增多,以适应防火需求。 ## 4. 幻想元素结合 ### 4.1 结合“[[灵性森林]]” * **枯木逢春**:传说在重修过程中,[[工匠]]们使用了来自**[[灵性森林]]**深处的“**铁木**”。这种木材坚硬如铁,且在特定季节会生出嫩芽。碑文中提到的“殿阁焕然一新”,实则是指建筑本身获得了生命,成为了一座**活体寺院**。 ### 4.2 结合“[[山海秘境]]” * **镇压封印**:**[[山海秘境]]**的术士认为,这次重修名为修庙,实为**加固封印**。第9窟下压着一只上古凶兽(可能是从[[山海经]]中逃出的),[[万历年间]]封印松动,不得不通过重修大殿、以此碑镇压阵眼。 ## 5. 参考文献 * 张庆捷. (2006). *[[天龙山石窟]]碑刻整理*. * *[[太原]]府志*. (万历版). * Timothy Brook. (1993). *Praying for Power: Buddh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-Ming China*. ## 7. 学术研究 **明代晚期[[佛教]]寺院修缮中的绅商互动** [[《重修天龙山寿圣寺殿阁记》]]揭示了明代晚期一种典型的**公共工程融资模式**:绅商合作。 随着[[晋商]]的崛起,商人阶层开始取代皇室和旧贵族,成为宗教赞助的主力。他们通过捐资修庙,不仅是为了祈求财运,更是为了获取**文化资本**和**社会声望**,从而跻身于由士大夫主导的乡绅社会。这块石碑,实际上是一张明代[[太原]]地区的**权力与财富关系网**的拓扑图。 ## 6. 知识库链接 * [[1595 年]] * [[明朝]] * [[天龙寺]] * [[灵性森林]] * [[千佛楼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