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东魏]]
## 1. 概述
> [!NOTE] 历史地图
> * 🗺️ **东魏版图**:[东魏北齐形势图 (维基百科)](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File:Eastern_Wei_546.png)
> * 🗿 **早期造像**:[第2窟东魏风格造像 (芝加哥大学项目)](https://caea.uchicago.edu/tianlongshan)
[[东魏]](534-550年)是北魏分裂后,由权臣**[[高欢]]**拥立孝静帝建立的政权。其实际统治中心位于**[[晋阳]]**(今[[太原]])。[[高欢]]在[[晋阳]]建立大丞相府,不仅使其成为政治军事中心,也开启了该地区大规模的[[佛教]]石窟建设热潮,[[天龙山石窟]]的早期开凿即发端于此或受此风气直接影响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[[高欢]]与[[晋阳]]
* **霸府政治**:[[高欢]]坐镇[[晋阳]],遥控位于邺城的朝廷,史称“霸府”。为了巩固统治,他大力推崇[[佛教]],兴建寺塔。
* **开凿活动**:虽然[[天龙山]]现存最早有确切纪年的洞窟多归入[[东魏]]末或[[北齐]]初,但[[东魏时期]]的社会氛围和[[工匠]]储备为[[天龙山]]的开凿做好了充分准备。第2、3窟具有明显的[[东魏]]至[[北齐]]过渡风格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早期洞窟特征
* **三壁三龛**:典型的[[东魏]]/[[北齐]]窟形,三壁各开一龛,内塑一佛二菩萨。
* **风格**:造像面相方圆,身材略显敦厚,衣纹疏朗,保留了部分[[北魏晚期]]的“[[秀骨清像]]”余韵,但已开始向丰润转变。
## 4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4.1 结合“七大地域”之“[[晋阳]]”
* **军阀的庇护所**:[[东魏]]的[[晋阳]]被描绘为**“修罗场与极乐界”**的结合体。[[高欢]]作为“乱世枭雄”,双手沾满鲜血,却在[[天龙山]]寻找内心的安宁。他认为只有在这里,佛光才能洗净他的杀孽。
### 4.2 结合“[[天龙山]]编年史”
* **双城记**:邺城是面子,[[晋阳]]是里子。[[天龙山石窟]]是[[高欢]]为自己打造的**“精神堡垒”**,与邺城的[[响堂山]]石窟遥相呼应,构成了[[东魏]][[北齐]][[佛教]]艺术的双子星座。
## 5. 参考文献
* [[李裕群]]. (2003). *[[天龙山石窟]]*.
* Gridley, M. C. (1993). *Chinese Buddhist Sculpture Under the Liao*. (Context for Northern dynasties).
## 7. 学术研究
**霸府政治下的[[佛教]]地缘学:[[晋阳]]中心的形成**
[[东魏时期]],[[晋阳]]取代洛阳成为北方的实际权力中心,导致了**[[佛教]]地缘中心的转移**。
[[高欢]]集团为了构建区别于旧都洛阳(已被战火摧毁)的政治合法性,在[[晋阳]]及其周边(如[[天龙山]])创造了一种新的、雄浑宏大的[[佛教]]艺术范式。这是一种**地缘政治自信**的体现。
## 6. 知识库链接
* [[高欢]]
* [[晋阳]]
* [[北齐时期]]
* [[东魏时期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