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乾隆《山西通志》]]
## 1. 概述
> [!NOTE] 文献资料
> * 📚 **志书书影**:[乾隆《山西通志》书页 (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)](https://ctext.org/library.pl?if=gb&res=80895)
> * 🗺️ **古地图**:[志书中的太原府图 (国家图书馆)](http://nlc.cn/)
清乾隆年间编纂的《山西通志》,是研究山西地方史的重要文献。其中关于[[天龙山石窟]]的记载,虽然篇幅不多,但为我们还原清代中期[[天龙山]]的保存状况、寺院规模及民间信仰形态提供了宝贵的文字依据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文献价值
* **现状记录**:书中记录了当时[[天龙寺]]的殿宇名称、石窟的大致数量及“[[圣寿寺]]”的沿革。
* **官方视角**:代表了[[清朝]]官方对这一宗教场所的认知——将其视为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加以记录,体现了“盛世修志”的文化传统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互证
* **碑志对比**:志书中的记载可与现存的明清碑刻相互印证,帮助考证某些建筑(如[[漫山阁]])的修缮年代。
## 4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4.1 结合“[[天龙山]]幻想宗教编年史”
* **禁忌档案**:在幻想世界中,《山西通志》中关于[[天龙山]]的某些章节被涂黑了。传说这些被删去的**“禁忌档案”**记录了清军入关时在[[天龙山]]发现的超自然现象,或者是乾隆皇帝在此秘密祭天的真实目的。
### 4.2 结合“七大地域”
* **龙脉图录**:志书不仅是历史书,更是一本**密码本**。书中的山川地理描绘,实际上隐藏着**龙城**地下的龙脉走向图。只有破解了密码,才能找到开启地下宝藏的钥匙。
## 5. 参考文献
* 穆尔赛 等. (1753). *乾隆山西通志*.
* 来新夏. (2002). *中国地方志汇说*.
## 7. 学术研究
**方志书写中的权力话语与历史记忆**
《山西通志》对[[天龙山]]的记载,体现了**方志书写的选择性**。
作为官方正史的补充,方志更关注地理沿革、祥瑞灾异和贞洁烈女,而往往忽略民间秘[[密宗]]教活动或石窟的具体艺术细节(当时金石学尚未大兴)。通过研读方志,我们可以透视清代统治者如何通过文本构建**“大一统”的历史记忆**,将地方性的宗教场所纳入[[帝国]]的叙事框架。
## 6. 知识库链接
* [[清朝]]
* [[天龙寺]]
* [[圣寿寺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