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北齐时期]]
## 1. 概述
> [!NOTE] 北齐艺术精粹
> * 🗿 **代表作**:[天龙山第10窟 力士像 (哈佛艺术博物馆)](https://harvardartmuseums.org/collections/object/206649)
> * 🖼️ **曹衣出水**:[北齐佛立像躯干细节 (大都会艺术博物馆)](https://www.metmuseum.org/art/collection/search/42719)
> * 📚 **学术图录**:[《天龙山石窟》图录 - 喜龙仁 (1925)](https://archive.org/details/chinesesculpture04sir)
[[北齐]](550-577年)是[[天龙山石窟]]艺术的**第一个黄金时代**。这一时期,[[天龙山]]创造了独具一格的**“[[北齐]]样式”**——造像面相圆润,体躯丰腴,衣纹疏朗浅薄,甚至出现“裸体”倾向,展现了极高的人体解剖学素养和美学成就,被誉为中国[[佛教]]艺术中“最唯美”的阶段。
## 2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2.1 代表洞窟
* **第1、2、3窟**:早期洞窟,三壁三龛,具有[[东魏]]遗风。
* **第10、16窟**:前廊[[后室]],规模宏大,造像风格成熟。
## 3. 技法细节
### 3.1 [[曹衣出水]]
* **透体画法**:[[工匠]]们运用高超的**“减地平钑”**或极浅的浮雕技法,表现轻薄的丝绸贴在丰润的肉体上的质感,即所谓的“[[曹衣出水]]”(曹仲达风格)。这与北魏的厚重衣褶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## 4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4.1 结合“七大地域”
* **肉身成圣**:[[北齐时期]]被定义为**“肉身纪元”**。教义认为,身体本身就是一座神庙,肌肉的线条就是经文。因此,佛像不再羞于展示身体,而是大胆地歌颂肉体的健美与圆满。
### 4.2 结合“[[外来艺术向中国转变]]”
* **笈多之风**:印度笈多王朝的**“湿衣佛像”**风格,通过丝绸之路吹到了[[天龙山]]。这里的[[工匠]]用中国的石头,完美复刻了恒河畔的审美。
## 5. 参考文献
* Vanderstappen, H., & Rhie, M. (1965). *The Sculpture of T'ien Lung Shan: Reconstruction and Dating*.
* 金维诺. (2000). *中国美术史·雕塑卷*.
## 7. 学术研究
**身体的发现:[[北齐]]造像的人本主义转向**
[[北齐]]艺术最伟大的贡献在于**“发现了身体”**。
它打破了汉代以来重衣冠、轻肉体的传统,开始关注人体本身的体积感、比例与律动。这种关注虽然源于外来影响,但经过本土消化,形成了一种**东方式的性感与庄严**的完美平衡,为[[盛唐]]艺术的全面爆发奠定了美学基石。
## 6. 知识库链接
* [[北齐皇建元年]]
* [[北齐文宣帝]]
* [[“汉化印度”艺术风格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