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南北朝时期]]
## 1. 概述
> [!NOTE] 艺术交融
> * 🗿 **北朝造像**:[天龙山早期石窟造像 (芝加哥大学项目)](https://caea.uchicago.edu/tianlongshan)
> * 🖼️ **南朝画风**:[《女史箴图》摹本 (体现秀骨清像) - 大英博物馆](https://www.britishmuseum.org/collection/object/A_1903-0408-0-1)
南[[北朝]](420-589年)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时间最长、民族融合最剧烈的时期。对于[[天龙山石窟]]而言,这一时期是**孕育期与爆发期**。[[北朝]](北魏、[[东魏]]、[[北齐]])的统治者多信奉[[佛教]],为了巩固统治,他们在[[晋阳]]([[太原]])地区大力推行[[佛教]]造像活动,直接促成了[[天龙山石窟]]的开凿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艺术融合
* **[[北朝]]豪放**:鲜卑等北方民族带来了粗犷、雄健的审美。
* **南朝秀丽**:随着汉化政策,南朝“[[秀骨清像]]”的士大夫审美北传。
* **[[西域]]影响**:丝绸之路带来的中亚、印度风格。
* **结果**:三种力量在[[晋阳]]交汇,最终在[[北齐时期]]熔铸成独特的[[天龙山]]风格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洞窟分布
* [[天龙山]]最早的洞窟(第2、3窟)即带有明显的南[[北朝]]过渡特征。
## 4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4.1 结合“[[天龙山]]编年史”
* **裂天纪**:南[[北朝]]被称为**“裂天纪”**。天空被撕裂成两半,一半是黑色的北风,一半是白色的南云。[[天龙山]]就矗立在裂缝之间,试图用石头缝合这破碎的天空。
### 4.2 结合“[[外来艺术向中国转变]]”
* **混血诸神**:这一时期的佛像被描述为**“混血儿”**。他们高鼻深目(胡人特征),却穿着汉人的宽袍大袖,手里拿着[[西域]]的[[法器]],嘴里念着梵文。
## 5. 参考文献
* 王仲荦. (1979). *[[魏晋南北朝]]史*.
* 宿白. (1996). *中国石窟寺研究*.
## 7. 学术研究
**政治分裂与文化杂交的悖论**
南[[北朝]]的分裂虽然带来了战争与苦难,但也打破了汉代以来大一统文化的封闭性,创造了一个**极度开放与杂交(Hybridity)**的文化场域。
[[天龙山石窟]]正是这种“乱世出经典”的产物。如果没有胡汉冲突与融合的张力,就不会有[[北齐]]造像那种兼具肉体力量与精神超越的独特美学。
## 6. 知识库链接
* [[东魏]]
* [[北齐时期]]
* [[秀骨清像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