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圆雕]]
## 1. 概述
> [!NOTE] 技法展示
> * 🗿 **圆雕佛头**:[天龙山唐代佛头 (大都会艺术博物馆)](https://www.metmuseum.org/art/collection/search/42719)
> * 🗿 **躯干立体感**:[第21窟菩萨躯干 (波士顿美术馆)](https://collections.mfa.org/objects/25855)
[[圆雕]](Round Sculpture),即立体雕刻,是[[天龙山石窟]]艺术最核心的技法特征。与早期的浮雕或高浮雕不同,[[天龙山]](尤其是[[唐代]])的造像大部分呈现出**近乎完全立体**的[[圆雕]]效果,这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是独树一帜的。
## 2. 技法细节
### 2.1 技法突破
* **脱离岩壁**:[[唐代]]造像头部和躯干大部分脱离后壁,仅有少量支撑点。
* **多维视角**:允许观者从不同角度观赏,不再局限于正面律。
* **风险**:[[圆雕]]增加了盗割的便利性,这也是[[天龙山]]佛首易被切割盗走的技术原因之一。
## 3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3.1 结合“[[天龙山]]编年史”
* **活化之术**:[[圆雕]]是**“活化之术”**的最高阶段。佛像已经准备好随时走出岩壁。它们只是暂时停下来休息,一旦听到召唤,就会彻底挣脱石头的束缚。
## 4. 参考文献
* 金维诺. (2000). *中国美术史·雕塑卷*.
* Sirén, O. (1925). *Chinese Sculpture*.
## 6. 学术研究
**三维空间的征服与脆弱性**
[[天龙山]]的[[圆雕]]成就,标志着中国[[工匠]]对**三维空间**的彻底征服。
然而,这种艺术上的胜利也带来了物理上的**脆弱性**(Vulnerability)。越是独立的雕像,越容易被从母体(山崖)上剥离。艺术的极致独立,竟成为了其毁灭的诱因,这是一种深刻的辩证悲剧。
## 5. 知识库链接
* [[天龙山式样]]
* [[唐朝]]
* [[大规模盗凿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