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寿圣寺]] ## 1. 概述 > [!NOTE] 寺院历史 > * 📜 **圣寿寺碑**:[明代圣寿寺碑刻 (山西省图书馆)](http://lib.sx.cn/) > * 🏗️ **明代建筑**:[天龙寺清代重修前旧影 (喜龙仁摄)](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Category:Tianlongshan_Temple) [[寿圣寺]](Shousheng Temple),即[[天龙寺]]在明代以后的名称。明[[洪武年间]],[[晋王]][[朱棡]]重修[[天龙寺]],赐名“[[圣寿寺]]”,意为“祝圣寿于无疆”。这标志着[[天龙山]]从民间信仰场所转变为具有半官方性质的**“祝厘道场”**。 ## 2. 历史调研 ### 2.1 明代重修 * **规模**:极盛时有殿宇千间,气势恢宏。 * **功能**:不仅是僧人修行之所,也是官府祈雨、祈福的场所。 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 ### 3.1 遗址现状 * 现存明代碑刻多通,记录了历次修缮经过。 * 建筑多毁于战火,仅存基址和部分清代重建建筑。 ## 4. 幻想元素结合 ### 4.1 结合“[[天龙山]]圣寿法苑” * **长生殿**:[[寿圣寺]]里有一座看不见的**“长生殿”**。里面供奉着历代皇帝的长生牌位。这些牌位吸食着[[天龙山]]的灵气,维持着王朝的寿命。 ## 5. 参考文献 * (明) *[[太原]]县志*. * [[李裕群]]. (2003). *[[天龙山石窟]]*. ## 7. 学术研究 **祝圣文化与寺院功能的政治化** 从“[[天龙]]”到“圣寿”,名称的变更反映了**祝圣文化**(Culture of Imperial Longevity)对[[佛教]]寺院的渗透。 寺院通过为皇帝祈福来换取政治合法性和经济特权,这种**“政治-宗教契约”**是明清[[佛教]]生存的重要模式。 ## 6. 知识库链接 * [[天龙寺]] * [[圣寿寺]] * [[朱棡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