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明朝]]
## 1. 概述
> [!NOTE] 时代风貌
> * 🖼️ **明代晋王府**:[太原明代晋王府复原图 (太原博物馆)](http://www.tymuseum.org/)
> * 🗿 **明代造像**:[南千佛洞第4窟佛像 (体现世俗化风格)](https://www.tripadvisor.com/Attraction_Review-g297463-d1820000-Reviews-Tianlongshan_Grottoes-Taiyuan_Shanxi.html)
[[明朝]](1368-1644年),是[[天龙山石窟]]历史上的**最后一个兴盛期**。在[[晋王府]]的强力支持下,[[天龙寺]](改名[[圣寿寺]])扩建为宏大的皇家/藩王道场。这一时期的活动以修缮寺院为主,开凿石窟为辅(主要在南[[千佛]]洞),体现了[[佛教]]信仰方式的转变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时代特征
* **官方赞助**:[[晋王府]]是核心赞助者。
* **世俗化**:造像风格写实、世俗,充满人间烟火气。
* **三教合流**:[[佛教]]与[[道教]]、民间信仰的界限日益模糊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建筑遗存
* 现存[[天龙山]]的大部分地面建筑遗址(如柱础、墙基)多为明代所留。
## 4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4.1 结合“[[天龙山]]编年史”
* **镀金时代**:[[明朝]]是[[天龙山]]的**“镀金时代”**。外表金碧辉煌,内里却开始朽坏。龙脉的力量被锁在王府的深井里,变成了私有的财富。
## 5. 参考文献
* 张廷玉. (1739). *明史*.
* [[李裕群]]. (2003). *[[天龙山石窟]]*.
## 7. 学术研究
**明代[[佛教]]的 institutionalization(制度化)与僵化**
明代[[天龙山]]的繁荣,建立在高度的**制度化**基础之上(度牒制度、僧官制度)。
这种制度化虽然保障了寺院的经济利益,但也导致了宗教灵性的丧失和组织的僵化,使其在面对清末民初的社会剧变时缺乏适应能力。
## 6. 知识库链接
* [[朱棡]]
* [[晋王府]]
* [[圣寿寺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