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民国]]
## 1. 概述
> [!NOTE] 历史档案
> * 📸 **关野贞相册**:[1918年天龙山考察照片 (东洋文库)](http://dsr.nii.ac.jp/toyobunko/)
> * 📚 **山中商会图录**:[1922年《天龙山石窟》图版 (Archive.org)](https://archive.org/details/tianlongshan)
**[[民国]]时期**([[1912–1949 年]])是[[天龙山石窟]]历史上最为悲怆的篇章。这一时期,[[天龙山石窟]]经历了从**“再发现”**到**“大劫难”**的剧变。随着西方和日本学者对[[天龙山]]艺术价值的发现与推崇,国际古董商随之而来,引发了惨绝人寰的**[[大规模盗凿]]**。短短数年间,这座千年石窟变成了**“[[无头石窟]]”**,大量国宝流失海外。[[民国]]末年,[[天龙寺]]古建筑更在[[国共太原战役]]的战火中化为灰烬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艺术的再发现
* **西方探险**:1907 年,德国建筑师[[埃伯哈德·伯施曼 (E. Boerschmann)]]率先考察[[天龙山]],留下了最早的影像记录。
* **学术轰动**:[[1918 年]],日本学者[[关野贞]]发表考察报告,盛赞[[天龙山]][[唐代]]造像的艺术成就,将其推向世界学术舞台。
* **出版传播**:[[1922 年]],日本[[山中商会]]出版《[[天龙山石窟]]》图录,精美的图片激起了西方收藏家的占有欲。
### 2.2 疯狂的[[盗凿]](1922-1925)
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下,以[[山中定次郎]]为首的古董商勾结地方败类,对石窟进行了系统性的破坏。
* **主要目标**:佛像和菩萨的头部是首选目标,其次是手部和浮雕残件。
* **破坏程度**:除了[[第 9 窟]]上层的巨型[[弥勒佛]]头部因太大难以搬运而幸存外,其余几乎所有[[唐代]]造像的头部都被凿下运走。
* **流向**:这些被盗文物迅速流向日本、美国、欧洲的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,成为[[文物流失海外]]的典型案例。
### 2.3 战火中的毁灭(1948)
[[1948 年]],在[[国共太原战役]]期间,驻守[[天龙山]]的军队为了扫清射界或防止共军利用,放火烧毁了[[天龙寺]]的木构建筑。至此,[[天龙山]]不仅石窟残破,连地面的千年古刹也荡然无存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破坏痕迹
今天的考古调查可以清晰地看到[[民国]]时期[[盗凿]]的痕迹:佛像颈部整齐的凿痕、身体上的撬杠印记。这些伤痕是那个混乱时代的铁证。
### 3.2 残存影像
幸运的是,[[关野贞]]、[[喜龙仁 (Osvald Sirén)]]等人在[[盗凿]]前拍摄的照片,成为了今天复原[[天龙山]]原貌的唯一依据。
## 4. 幻想元素结合[[天龙山]]幻想宗教编年史和七大地域
### 4.1 “镀金时代”的诅咒
在**[[天龙山编年史]]**中,[[民国]]被称为**“镀金时代”**。这不仅指文物的价格如黄金般飙升,也象征着人性的贪婪。
* **无头诅咒**:传说每一尊被盗走的佛头都带有一个诅咒。当佛头离开身体时,[[天龙山]]的灵气网格(Ley Lines)出现破裂,释放出**“失序之风”**。任何参与[[盗凿]]的人,最终都未能善终(如传言某古董商晚年暴毙)。
* **影之交易**:[[山中商会]]被描绘为**[[3. 七大地域#永夜星都|永夜星都]]**在表世界的代理人。他们收集佛头并非为了艺术,而是为了提取其中蕴含的**“千年信仰之力”**,用于唤醒沉睡的星都古神。
### 4.2 [[1948 年]]的“净化之火”
[[1948 年]]的大火在幻想叙事中具有双重含义。
* **物理毁灭**:它烧毁了物质的寺院。
* **灵性重置**:这场大火也被视为一次**“火劫(Kalpa Fire)”**,它烧尽了依附在寺院上的腐朽气息和百年的屈辱,为后来的重生(新中国的保护)腾出了空间。
## 5. 参考文献
* [[李裕群]]. (2003). *[[天龙山石窟]]*. 文物出版社.
* 富田升. (2016). *[[近代]]日本在中国的文化遗产掠夺*.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.
* Sirén, O. (1925). *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*.
## 7. 学术研究
**殖民[[现代]]性与文化遗产的流离:[[天龙山石窟]]的[[近代]]命运**
[[天龙山石窟]]在[[民国]]时期的遭遇,是**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**背景下中国文化遗产命运的缩影。西方[[现代]]学术体系的介入(“再发现”)与资本主义艺术市场的贪婪(“[[盗凿]]”)构成了**“殖民[[现代]]性”**的一体两面。一方面,国际学者的研究确立了[[天龙山]]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;另一方面,这种价值认定直接导致了文物的商品化和掠夺。这一悖论揭示了[[近代]]知识生产与[[帝国]]主义掠夺之间复杂的共谋关系。
## 6. 知识库链接
* [[近代]]
* [[1912–1949 年]]
* [[关野贞]]
* [[山中定次郎]]
* [[山中商会]]
* [[大规模盗凿]]
* “[[无头石窟]]”
* [[文物流失海外]]
* [[国共太原战役]]
* [[永夜星都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