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清朝]] ## 1. 概述 > [!NOTE] 历史文献 > * 📚 **清代方志**:[乾隆《太原府志》书影 (哈佛燕京图书馆)](https://hollis.harvard.edu/) > * 📸 **清末旧影**:[20世纪初的太原旧照 (维基共享资源)](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Category:Old_photos_of_Taiyuan) [[清朝]](1644-1911年),是[[天龙山石窟]]历史的**衰落与守成期**。清代虽无大规模开窟,但对寺院([[圣寿寺]])进行了多次修缮。清末的社会动荡和西方探险家的到来,使得[[天龙山]]从一个封闭的宗教场所逐渐暴露在贪婪的国际目光之下。 ## 2. 历史调研 ### 2.1 维护活动 * **碑刻**:留下了大量关于民间结社(如念佛会)修庙的碑刻。 * **方志**:《[[太原]]县志》等详细记录了当时的胜景。 ### 2.2 危机潜伏 * **晚清**:国力衰微,文保不力,为[[民国]]的[[盗凿]]埋下伏笔。 ## 3. 幻想元素结合 ### 3.1 结合“[[天龙山]]编年史” * **黄昏的[[帝国]]**:[[清朝]]是[[天龙山]]的**“黄昏”**。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老僧在扫地,却扫不去满地的落叶(衰败的征兆)。 ## 4. 参考文献 * (清) *[[太原]]县志*. * 赵尔巽. (1927). *清史稿*. ## 6. 学术研究 **前[[现代]]社会的最后余晖** 清代[[天龙山]]的宗教活动,代表了**中国前[[现代]]社会**(Pre-modern Society)宗教生活的最后常态。 那是一种基于乡土社会、宗族和民间信仰的自组织体系。随着[[近代]]化的冲击,这种脆弱的生态系统迅速瓦解。 ## 5. 知识库链接 * [[乾隆《山西通志》]] * [[古谭禅师]] * [[近代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