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百济]] ## 1. 概述 > [!NOTE] 艺术传播 > * 🗿 **百济微笑**:[百济金铜弥勒半跏思惟像 (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)](https://www.museum.go.kr/) > * 🗺️ **传播路线**:[佛教艺术东传路线图 (维基百科)](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File:Expansion_of_Buddhism.jpg) [[百济]](Baekje,前18-660年),朝鲜半岛古国之一。虽然地理上与[[天龙山]]相距甚远,但在[[佛教]]艺术传播史上,[[百济]]是连接中国南朝/[[北朝]]与日本的重要桥梁。[[天龙山]]([[北齐]])风格通过[[百济]][[工匠]]的中转,对日本飞鸟时代的[[佛教]]造像产生了影响。 ## 2. 历史调研 ### 2.1 艺术传播 * **样式传递**:[[北齐]]的“透体画法”和圆润风格,可能经由海路传至[[百济]],再由[[百济]]传至日本(如法隆寺[[释迦]]三尊)。 * **[[工匠]]流动**:[[百济]][[工匠]]在吸收中国技术后,形成了具有独特“[[百济]]微笑”的造像风格,这种微笑与[[天龙山]]造像的神情有异曲同工之妙。 ## 3. 幻想元素结合 ### 3.1 结合“[[外来艺术向中国转变]]” * **海上浮桥**:在幻想中,有一座看不见的**“海上浮桥”**连接着[[天龙山]]和[[百济]]。佛法像风一样吹过海面。[[百济]]的王子曾梦游[[天龙山]],带回了**“微笑的种子”**。 ## 4. 参考文献 * Best, J. W. (2006). *A History of the Early Korean Kingdom of Paekche*. * 杨泓. (2005). *中国古代美术考古*. ## 6. 学术研究 **东亚[[佛教]]艺术圈的互动网络** 引入[[百济]]视角,有助于构建**东亚[[佛教]]艺术互动网络**(East Asian Buddhist Art Network)。 [[天龙山]]不再是孤立的点,而是这个庞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。它证明了在[[中古时期]],艺术风格的跨国传播是高效且多维的。 ## 5. 知识库链接 * [[北齐时期]] * [[外来艺术向中国转变]] * [[天龙山式样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