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第 16 窟]]
## 1. 概述
> [!NOTE] 洞窟影像
> * 📷 **第16窟外景**:[第16窟前廊遗迹 (维基共享资源)](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Category:Tianlongshan_Grottoes)
> * 🗿 **窟内造像**:[第16窟佛头 (流失海外,现藏日本)](https://www.tobunken.go.jp/)
第16窟(Cave 16),位于[[天龙山]]**[[东峰]]**北端,是**[[北齐]]**开凿的另一座大型洞窟,与第10窟形制相似,但在细节上更具特色。该窟保存了较为完整的仿木构前廊遗迹,是研究[[北齐]]建筑技术的活化石。
## 2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2.1 建筑与造像
* **前廊**:设八角柱,柱头刻有覆莲。
* **造像**:主尊及胁侍菩萨面相方圆,神情沉静。其风格介于[[东魏]]与[[隋]]之间,体现了[[北齐]]晚期的成熟风貌。
## 3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3.1 结合“[[天龙山]]编年史”
* **北方的哨所**:第16窟位于最北端,是[[天龙山]]的**“哨所”**。它时刻警惕着北方的寒风和妖魔。
## 4. 参考文献
* [[李裕群]]. (2003). *[[天龙山石窟]]*.
* 萧默. (1989). *[[敦煌]]建筑研究*.
## 6. 学术研究
**建筑细部的断代价值**
第16窟的建筑细部(如[[斗拱]]、柱础),具有极高的**断代价值**。
通过与地面现存古建(如南禅寺、佛光寺)及其他石窟(如[[响堂山]])的对比,可以建立起[[北朝]]至[[唐代]]建筑演变的精密标尺。
## 5. 知识库链接
* [[北齐时期]]
* [[第 10 窟]]
* [[圆柱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