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1342 年]]
## 1. 概述
> [!NOTE] 历史印记
> * 📜 **至正题记**:[元代天龙寺相关题记拓片 (相关学术论文)](https://www.cnki.net/)
> * 🗿 **元代修缮**:[漫山阁元代建筑构件遗存 (中国营造学社)](http://www.arch.tsinghua.edu.cn/)
1342年,即**[[元至正二年]]**。这一年在[[天龙山石窟]]历史上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开窟造像活动,但对于[[天龙寺]](当时或称[[圣寿寺]])的修缮和区域[[佛教]]生态的维持具有一定的节点意义。[[元代]]统治者崇信藏传[[佛教]],同时也保护汉传[[佛教]],[[天龙山]]在此期间处于一种平稳的维护期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时代背景
* **[[元代]]晚期**:[[元顺帝]]至正年间,社会矛盾激化,但在山西地区,由于地理相对封闭且为蒙元重要根据地,局势尚属平稳。
* **[[佛教]]政策**:[[元朝]]设宣政院管理[[佛教]],僧侣享有特权。
### 2.2 关键事件
* **寺院修缮**:据地方志及后世碑刻追述,至正二年(1342年),[[天龙寺]]曾进行过一次规模不小的修葺,主要针对殿堂屋顶和佛像彩绘的翻新。
* **祈雨活动**:[[元代]]干旱频发,地方官员常在[[天龙山]]举行祈雨仪式。1342年可能有一次重要的祈雨法会,并留下了相关[[题记]]或传说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[[元代]]遗风
[[天龙山]]现存部分建筑构件(如柱础、残碑)带有[[元代]]风格——粗犷、豪放,喜用减地平钑纹饰。第9窟前的[[漫山阁]]在[[元代]]也可能经过加固。
## 4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4.1 结合“[[天龙山]]圣寿法苑”
* **黑死病前兆**:在西方,1347年黑死病爆发。在**圣寿法苑**的秘史中,1342年的修缮是为了建立一道**“灵性防火墙”**。法苑的高僧预感到了西方即将涌来的“黑色死气”,试图通过强化[[天龙山]]的结界来阻挡这场瘟疫向东方蔓延。
### 4.2 结合“[[永夜星都]]”
* **至正黑日**:**[[永夜星都]]**的历法中,1342年发生了一次“黑日”(日食)。教徒们利用这一天佑时刻,在[[天龙山]]后山秘密举行了献祭仪式,将一颗**“黑暗之种”**埋入了第9窟的地底,为日后教派的复兴埋下伏笔。
## 5. 参考文献
* 陈垣. (1962). *元[[西域]]人华化考*.
* *元史·顺帝纪*.
* [[李裕群]]. (2003). *[[天龙山石窟]]*.
## 7. 学术研究
**[[元代]]山西[[佛教]]的“蒙汉融合”特征**
1342年的[[天龙山]],是[[元代]]**蒙汉文化融合**的一个微观样本。在这一时期的修缮记录中,我们既能看到汉地传统的禅宗、净土宗元素,也能发现藏传[[佛教]](萨迦派)的影响(如对大黑天、度母的崇拜)。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造像风格上(如更加壮硕、忿怒的护法神),也体现在寺院的管理体制上(可能驻锡有“西僧”)。这段历史打破了“[[元代]]汉地[[佛教]]衰落”的刻板印象,展示了其在地化的活力。
## 6. 知识库链接
* [[元朝]]
* [[天龙寺]]
* [[永夜星都]]
* [[元至正二年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