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1918 年]]
## 1. 概述
> [!NOTE] 历史瞬间
> * 📷 **关野贞考察照片**:[1918年天龙山全景 (东洋文库)](http://dsr.nii.ac.jp/toyobunko/)
> * 📜 **《国华》杂志**:[关野贞发表的调查报告封面 (日本国会图书馆)](https://dl.ndl.go.jp/)
1918年是[[天龙山石窟]][[现代]]学术发现史的**元年**。日本东京[[帝国]]大学教授、著名建筑史学家**[[关野贞]](Sekino Tadashi)**在这一年造访[[天龙山]],对其进行了首次系统的[[现代]]考古学调查。他的发现打破了[[天龙山]]千年的沉寂,但也无意中开启了后来的劫难之门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调查经过
* **背景**:[[关野贞]]当时受日本文部省派遣,在中国进行广泛的古迹调查。
* **发现**:他惊叹于[[天龙山石窟]](特别是[[唐代]]造像)的精美程度,认为其艺术价值甚至超越了[[云冈]]和龙门,代表了中国雕塑的最高峰。
* **成果**:拍摄了大量玻璃底片,并于1921年在日本权威美术杂志《国华》上发表文章,首次向世界介绍了“[[天龙山式样]]”。
### 2.2 历史影响
* **学术贡献**:确立了[[天龙山]]在世界美术史上的地位。
* **负面效应**:[[关野贞]]的报告引起了古董商(如[[山中定次郎]])的觊觎。他在日记中曾以此为憾,感叹“**学术之光,竟成盗贼之灯**”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原始影像
[[关野贞]]1918年拍摄的照片,成为了今天我们了解[[天龙山]]**被毁前原貌**的最早、最珍贵的影像资料。照片中清晰记录了当时佛像依然完好、部分洞窟仍有木构窟檐的景象。
## 4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4.1 结合“[[壁画梦界]]”
* **第一观察者**:在**[[壁画梦界]]**中,[[关野贞]]被视为“**第一观察者**”。他的目光(镜头)锁定了量子态的梦界,使其坍缩为固定的现实。
* **被诅咒的相机**:传说[[关野贞]]的相机镜头是由**透视之眼**打磨而成,能拍下肉眼看不见的灵体。他在洗出的照片中,隐约看到了佛像背后浮现的哭泣[[幽灵]],预示了即将到来的浩劫。
## 5. 参考文献
* [[关野贞]]. (1921). *[[天龙山石窟]]*. 国华.
* [[关野贞]]. (1922). *支那[[佛教]]史迹*.
* Tsiang, K. (2016). *Echoes of the Past*.
## 7. 学术研究
**“发现”的悖论:[[关野贞]]与[[天龙山石窟]]的知识生产**
1918年的调查,是西方(及日本)[[现代]]性知识体系对中国传统古迹的一次**凝视(Gaze)**。[[关野贞]]用“式样”、“风格”、“年代”等[[现代]]美术史术语,将[[天龙山]]从一个宗教场所重构为一个“艺术宝库”。
这种知识生产赋予了[[天龙山]]新的价值,但同时也将其从原本的信仰语境中剥离,使其变成了可以被估价、被收藏的**商品**。这种“发现即破坏”的悖论,是考古学伦理中一个永恒的难题。
## 6. 知识库链接
* [[关野贞]]
* [[天龙山式样]]
* [[壁画梦界]]
* [[1922 年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