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1922 年]]
## 1. 概述
> [!NOTE] 关键图录
> * 📚 **《天龙山石窟》书影**:[外村太治郎著 (1922年版) - 封面与内页](https://archive.org/details/tianlongshan)
> * 📷 **高清图版示例**:[第2窟佛龛 (外村太治郎摄)](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File:Tianlongshan_Cave_2_Niche.jpg)
1922年,日本学者**外村太治郎(Tomura Tajiro)**出版了大型图录**《[[天龙山石窟]]》**(金尾文渊堂出版)。这本书收录了外村太治郎此前(约1920-1921年)拍摄的精美照片,是对[[天龙山石窟]]被盗前状态最完整、最清晰的影像记录。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圣经,也是后来数字复原工程赖以生存的**“基因图谱”**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出版背景
* **接力调查**:继[[关野贞]](1918)、田中俊逸之后,外村太治郎对[[天龙山]]进行了更深入的摄影考察。
* **出版影响**:精美的珂罗版印刷图录在国际发行,引起轰动。西方收藏家和博物馆被书中展示的绝美造像深深吸引,市场需求瞬间被点燃。
### 2.2 双刃剑效应
* **正义面**:留下了无可替代的档案。如果没有这本书,我们今天根本无法知道那些无头佛像原本长什么样。
* **罪恶面**:这本书实际上充当了**“[[盗凿]]订货单”**。据调查,[[山中商会]]的买家往往是按着书中的照片点名购买,导致[[盗凿]]具有极强的针对性——专门针对书中著录的精品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影像考古
* **空间关系**:外村的照片记录了洞窟内部的准确空间关系和各壁造像的组合形式,这对于今天利用3D技术复原洞窟至关重要。
* **细节捕捉**:照片清晰度极高,甚至能看清佛像表面的彩绘剥落痕迹和细微的修补痕迹。
## 4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4.1 结合“[[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]]”
* **时光琥珀**:在数字复原师眼中,1922年的这本图录就是一枚**“时光琥珀”**。它封存了100年前的光影。数字复原的过程,就是小心翼翼地打破琥珀,释放出里面的光芒,注入到3D模型中。
### 4.2 结合“万象灵墟”
* **死亡名录**:**万象灵墟**教派将这本书称为**《死亡名录》**(The Death Note)。传说凡是被收入书中的佛像,都注定难逃一劫。书中的每一页照片,都是一张通缉令。
## 5. 参考文献
* 外村太治郎. (1922). *[[天龙山石窟]]*. 金尾文渊堂.
* 书格. (2021). *[[天龙山石窟]](外村太治郎,1922影集介绍)*.
* 巫鸿. (2014). *废墟的故事*.
## 7. 学术研究
**影像的共谋:1922年图录在文物劫掠链条中的角色**
外村太治郎的《[[天龙山石窟]]》图录,展示了**摄影影像(Photography)**在殖民主义文物掠夺中的复杂角色。
摄影原本被认为是客观记录的工具,但在特定语境下,它变成了**欲望的催化剂**。高清晰度的照片将佛像从昏暗的洞窟中“提亮”、“隔离”,使其呈现为独立的、诱人的艺术品。这种视觉呈现方式(Visual Presentation)潜移默化地赋予了观者占有的欲望。因此,摄影师并非无辜的旁观者,而是无意识地成为了[[帝国]]主义掠夺链条中的重要一环。
## 6. 知识库链接
* [[外村太治郎]]
* [[大规模盗凿]]
* [[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]]
* [[山中商会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