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1922-1925 年]] ## 1. 概述 > [!NOTE] 浩劫见证 > * 📷 **被盗前影像**:[外村太治郎摄第2窟完整造像 (Archive.org)](https://archive.org/details/tianlongshan) > * 📦 **流失海外**:[现藏波士顿美术馆的第14窟菩萨 (Museum of Fine Arts, Boston)](https://collections.mfa.org/objects/25855) 1922年至1925年,是[[天龙山石窟]]历史上最黑暗的**“浩劫三年”**。在这短短的三年间,在日本[[山中商会]]的操纵下,[[天龙山石窟]]遭遇了有组织、大规模的疯狂[[盗凿]]。几乎所有[[唐代]]洞窟(如第2、3、9、14、18、21窟)的精品造像头部被切割殆尽,导致[[天龙山]]从一座完整的艺术宝库瞬间沦为“[[无头石窟]]”的废墟。 ## 2. 历史调研 ### 2.1 [[盗凿]]背景 * **学术诱导**:1922年外村太治郎图录的出版,为国际古董市场提供了精准的“订货目录”。 * **政治混乱**:当时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,山西虽然相对安定([[阎锡山]]统治),但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下,地方监管失效。 * **内鬼勾结**:据调查,[[山中定次郎]]通过贿赂[[天龙山]]脚下[[圣寿寺]]的住持(如净亮和尚),将[[盗凿]]行为伪装成“维修”,并在深夜进行。 ### 2.2 [[盗凿]]流程 1. **选货**:按图录选定目标。 2. **切割**:使用钢锯将佛首锯下。 3. **运输**:通过骡马运下山,伪装成普通货物运至[[太原]]火车站,再转运至北京、天津。 4. **出境**:通过[[山中商会]]在北京的分号运作,流向日本及欧美。 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 ### 3.1 破坏程度 * **数量**:流失海外造像达150余件,多为[[圆雕]]佛首、菩萨全身像。 * **残留**:洞窟内仅剩残缺躯干,且壁面留有大量凿痕。第9窟前宏伟的[[漫山阁]]也在这一时期因失去保护而加速朽坏。 ## 4. 幻想元素结合 ### 4.1 结合“[[永夜星都]]” * **至暗时刻**:1922-1925年被**[[永夜星都]]**定义为**“神陨纪元”**。教徒认为,每锯下一个佛头,世界上的光明就减少一分。当最后一颗佛头落地,永夜的结界便完全覆盖了[[天龙山]]。 * **痛苦共鸣**:被切割的不仅是石头,更是大地经脉。这三年间,[[太原]]地区地震频发,被解释为大地因疼痛而颤抖。 ### 4.2 结合“[[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]]” * **数据断层**:对于数字复原者来说,这三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**“数据鸿沟”**。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跨越这道鸿沟,将1925年之后的世界与1922年之前的世界重新连接。 ## 5. 参考文献 * 富田升. (2019). *[[近代]]日本在中国的文物搜集活动*. * [[李裕群]]. (2003). *[[天龙山石窟]]*. * China Daily. (2024). *Digital wizardry makes broken Buddhist statues whole again*. ## 7. 学术研究 **从“浩劫三年”看文物盗掘的跨国资本运作** 1922-1925年的[[天龙山]][[盗凿]]案,是**全球资本主义与殖民主义**合谋的产物。[[山中商会]]并非孤立的盗贼,而是一个庞大的跨国托拉斯。 他们利用学术出版物(知识权力)进行价值背书,利用军阀混战(政治权力)获得行动真空,利用全球物流网络(商业权力)完成销赃。这表明,文物的大规模流失从来不是偶然的治安事件,而是半殖民地国家在全球文化分工体系中被迫处于“**原材料供应地**”(提供文物原料)的悲剧宿命。 ## 6. 知识库链接 * [[大规模盗凿]] * [[山中商会]] * [[无头石窟]] * [[1922 年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