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584 年]]
## 1. 概述
> [!NOTE] 历史实证
> * 📜 **石室铭**:[第8窟前廊《石室铭》碑刻 (证明开凿年份)](http://nlc.cn/)
> * 🗿 **隋代造像**:[第8窟中心柱佛像 (体现开皇风格) - 芝加哥大学项目](https://caea.uchicago.edu/tianlongshan/cave8)
公元[[584年]]([[隋开皇四年]]),是[[天龙山石窟]]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。据推测,这一年[[隋文帝]][[杨坚]]或其皇室成员在巡幸[[并州]]时,下令开凿或大规模扩建[[天龙山石窟]],直接促成了**[[第8窟]]**(现编号)等[[隋]]代代表性洞窟的诞生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历史背景
* **开皇之治**:[[隋朝]]初建,结束了南[[北朝]]三百年的战乱。[[隋文帝]]笃信[[佛教]],大力复兴被[[北周武帝]]废除的佛法,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造像热潮。
* **[[杨广]]驻并**:当时的[[晋王]][[杨广]](后来的[[隋炀帝]])坐镇[[并州]]([[太原]]),扩建[[晋阳宫]],[[天龙山]]作为[[晋阳城]]的后花园和宗教圣地,自然得到了皇室的垂青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[[第8窟]]特征
* **形制**:[[中心柱式洞窟]](源于[[北朝]]传统,但有简化)。前有仿木构前廊,也是中国石窟中唯一的**仿木构前廊**实例(虽后世多有修缮,但形制存古)。
* **造像**:主尊面相圆润,体态丰腴而不失端庄,衣纹洗练。这是**“汉化印度”**风格向[[盛唐]]风格过渡的典型样本。
## 4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4.1 结合“[[天龙山]]幻想宗教编年史”
* **龙兴之地**:[[584年]]被记载为**“潜龙出渊”**之年。[[隋文帝]]被视为“转轮圣王”,他将散落在战乱中的佛法碎片重新拼凑。[[第8窟]]的中心柱被赋予了**“定海神针”**的象征意义,意在镇压[[北朝]]遗留的煞气。
### 4.2 结合“七大地域”之“[[并州]]”
* **王气凝聚**:[[并州]]术士认为,这一年[[天龙山]]的灵气由乱转治,山体内部形成了一道金色的光脉,直通[[晋王府]],护佑[[杨广]]日后夺嫡登基。
## 5. 参考文献
* [[李裕群]]. (2003). *[[天龙山石窟]]*.
* Sun, K. (2000). *The Sui Dynasty and the Buddhist Cave Temples*.
## 7. 学术研究
**[[隋]]代[[佛教]]的政治功能:从[[第8窟]]看国家统一的象征**
公元[[584年]]的造像活动不单纯是宗教行为,更是一种**政治宣示**。
[[隋文帝]]利用[[佛教]]作为意识形态工具,弥合[[南北朝时期]]分裂的文化认同。[[天龙山]][[第8窟]]混合了[[北朝]]的刚健与南朝的秀丽,并在样式上向印度笈多风格回归(一种普世风格),象征着一个大一统[[帝国]]的**文化包容性与正统性**。
## 6. 知识库链接
* [[隋文帝]]
* [[第 8 号石窟]]
* [[中心柱式洞窟]]
* [[杨广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