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供养人]]
## 1. 概述
**[[供养人]]**(Donors / Patrons),即出资开窟造像的赞助者。在[[天龙山石窟]]的营造史上,[[供养人]]不仅提供了关键的物质支持,还将个人的**肖像**、**家族身份**、**官职**及**祈愿**刻在石壁上,使其成为了石窟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通过分析这些[[供养人]]像,我们可以复原出一幅从[[北朝]]皇室到[[唐代]]官僚,再到晚期平民结社的生动**社会信仰图景**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赞助群体的演变
* **[[北齐]](皇家主导)**:
* **群体**:皇室成员([[高欢]]、[[高演]]、[[高洋]])。
* **特征**:规模宏大,占据核心洞窟(第 1、10、16 窟)。目的是彰显皇权与国运。
* **[[隋]][[唐]](官绅主导)**:
* **群体**:地方最高军政长官(如[[并州]]刺史)、驻军将领及高僧大德。
* **特征**:多为个人或家族祈福(如[[第 8 窟]])。
* **[[晚唐]][[五代]]及宋金(平民化)**:
* **群体**:下层官吏、庶民百姓、女性信徒。常以**“邑义”**(民间[[佛教]]社团)的形式集资。
* **特征**:造像规模变小,[[供养人]]数量增多,往往密密麻麻刻满窟壁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空间布局的等级秩序
* **位置**:[[供养人]]像通常位于佛龛的**[[基座]]**(下层)、**甬道两侧**或**列壁**。
* **比例**:
* [[北齐]]皇家窟中,虽然佛像是主体,但[[供养人]]并未直接出现(或已风化),而是通过宏大的窟形暗示。
* [[唐代]]窟中,[[供养人]]像体量极其渺小,跪在佛座之下,体现了**人神悬殊**的卑微感。
### 3.2 [[题记]](Votive Inscriptions)
* **榜题**:[[供养人]]像旁常刻有长方形榜题,记录姓名、官职及发愿文。
* **内容范式**:通常为“弟子某某,为亡父母敬造...愿[[龙华三会]],同登彼岸”。这是研究当时社会关系与语言习惯的珍贵史料。
## 4. 技法细节
### 4.1 服饰史料库
[[供养人]]像具有极高的**服饰史**价值,真实记录了当时的时尚:
* **男[[供养人]]**:[[北齐]]多着鲜卑装(圆领窄袖);[[唐代]]多着幞头、圆领袍(官服)。
* **女[[供养人]]**:展示了[[唐代]]女性的“时世妆”。如高髻、襦裙、半臂、帔帛,体态丰腴,神情自信。
## 5. 图像学分析
### 5.1 视线与互动
* **永恒的礼拜**:[[供养人]]通常手持[[香炉]](博山炉)或莲花,身体微倾,目光永远投向主尊佛像。这种构图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**视线交流**,确保了赞助者在石窟封闭后,依然能**“在场”**,持续获得佛法的加持。
## 6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6.1 圣寿法苑的“灵力股东”
在**[[[天龙山]] 圣寿法苑](d:\OBSIDIAN\Shang\量量大电影\3. 七大地域\[[天龙山]] 圣寿法苑.md)**的数据库中,[[供养人]]被设定为这一位面的**“灵力股东 (Spiritual Shareholders)”**。
* **信仰期权 (Faith Options)**
* **设定**:[[供养人]]当年的投资(造像),在灵界转化为一种长期持有的“期权”。
* **效果**:他们的后代(拥有特定血脉代码的玩家)如果进入[[天龙山]]副本,会激活这些古老的契约,获得**“祖先庇护”**(防御力 +20%,掉落率 +10%)。
* **英灵召唤 (Heroic Spirit Summoning)**
* **设定**:在特定的法会仪式下,可以短暂召唤高等级[[供养人]](如[[北齐]]名将、[[唐代]]高僧)的**英灵**助战。
* **战力值**:英灵的强度与他们当年捐资的数额(即虔诚度/财力)成正比。皇室[[供养人]]的英灵拥有“王权光环”。
* **愿力回响**
* 刻在墙上的发愿文如果被大声朗读,会触发**言灵魔法**,重现当年的祈愿场景,为周围的友军回复精神值(SAN 值)。
## 7. 参考文献
* 宿白. (1996). *中国石窟寺研究*. 文物出版社.
* [[李裕群]]. (2003). *[[天龙山石窟]]*. 文物出版社.
* Amy McNair. (2007). *Donors of Longmen: Faith, Politics, and Patronage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t Sculpture*.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. (参考其方法论)
* 巫鸿. (2010). *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“纪念碑性”*. 上海人民出版社.
## 9. 学术研究
### 9.1 功德的政治经济学
[[供养人]]造像背后的深层逻辑是**“功德交换”**。赞助者付出世俗的财富(净财),意图换取宗教上的福报(现世安稳/来世净土)。
更进一步,对于权贵而言,这也是一种**社会资本的运作**。将自己的形象刻在神圣的佛陀身旁,是一种**“借光”**策略——借神圣的威权来神圣化自己的世俗权力,向公众展示家族的荣耀与虔诚。因此,[[天龙山石窟]]不仅是信仰的圣地,也是[[中古时期]][[晋阳]]豪族**权力展示**的画廊。
## 8. 知识库链接
* [[高欢]]
* [[高演]]
* [[中国传统孝道]]
* [[“皇建元年”铭刻]]
* [[供养咒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