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十一面观音立像]] ## 1. 概述 **十一面观音**(Ekadasamukha Avalokitesvara),是密教(Esoteric Buddhism)六观音之一,主救济阿修罗道众生。 在[[天龙山石窟]]中,十一面观音像主要出现在**[[唐代]]**洞窟(如[[第 9 窟]])。这种造型奇特的造像,标志着[[唐代]][[佛教]]艺术向**密教化**、**繁复化**转型的趋势。它突破了早期观音单一面相的局限,用多面形象来象征观音菩萨“普门示现”、全方位救度众生的无穷法力。 ## 2. 历史调研 ### 2.1 经典依据 * **[[玄奘]]译本**:[[玄奘]]法师翻译《十一面神咒心经》,推动了该信仰在初[[唐]]的流行。 * **功能**:经云,修持此法可得十种胜利(如离诸病、得富贵)和四种功德(如见十方佛)。这种极具**现世利益**的承诺,使其深受皇室和百姓欢迎。 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 ### 3.1 [[天龙山]][[第 9 窟]]实例 * **位置**:位于[[第 9 窟]]下层,作为巨型弥勒坐像的附属或独立供养对象。 * **残损**:遗憾的是,[[天龙山]]的十一面观音像多已残损,头部多被盗割,但从残存的身躯和衣纹(极具[[唐代]]风格的[[曹衣出水]])仍可窥见其当年的风采。 ## 4. 技法细节 ### 4.1 头部排列逻辑 标准的十一面排列通常如下: 1. **本面**:慈悲相(前 3 面)。 2. **左 3 面**:嗔怒相(化恶有情)。 3. **右 3 面**:白牙上出相(赞叹净业)。 4. **后 1 面**:暴笑相(改恶向道)。 5. **顶上 1 面**:阿弥陀佛(佛果)。 * **雕刻挑战**:在[[圆雕]]或高浮雕中,如何在一个脖子上自然地安排这 11 个头,而不显得臃肿或怪诞,极度考验[[工匠]]的构图能力。[[天龙山]][[工匠]]通常采用**宝冠式**(在头冠上雕小头)而非**叠罗汉式**,保持了整体的美感。 ## 5. 图像学分析 ### 5.1 全视之眼 * **全知全能**:十一面象征着**360 度的全视角**。意味着菩萨的慈悲没有死角,任何方位的众生呼救都能被看见(观)和听见(音)。 * **情绪光谱**:从慈悲到愤怒再到暴笑,涵盖了对待不同根器众生的**教育手段**(折伏与摄受)。 ## 6. 幻想元素结合 ### 6.1 圣寿法苑的“全频段雷达” 在**[[[天龙山]] 圣寿法苑](d:\OBSIDIAN\Shang\量量大电影\3. 七大地域\[[天龙山]] 圣寿法苑.md)**的防御体系中,十一面观音被设定为**“全频段相控阵雷达 (Omni-Spectrum Phased Array Radar)”**。 * **多波段探测** * **前三面(慈悲)**:扫描友军单位,提供治疗光束引导。 * **左/右面(忿怒)**:扫描敌对目标,锁定红名单位。 * **后面(暴笑)**:专门侦测隐形单位(Stealth)和精神攻击。 * **顶上面(佛面)**:连接卫星轨道炮(阿弥陀佛),提供终极火力指引。 * **SAN 值检测** * **机制**:十一张脸实际上是**情绪监视器**。它实时监控整个战场的精神污染指数。一旦发现某个区域的 SAN 值过低(即将魔化),会立即发射净化波。 ## 7. 参考文献 * [[玄奘]] (Trans.). *十一面神咒心经*. * 李翎. (2005). *藏密观音造像*. * Sherburne, R. (Wait, better source). * Chandra, Lokesh. *The Thousand-armed Avalokitesvara*. (Related iconography) ## 9. 学术研究 ### 9.1 密教图像的政治隐喻 初[[唐]]时期,随着[[武则天]]势力的崛起,[[佛教]]被用来论证女主统治的合法性。十一面观音(以及后来的千手观音)所展现出的**神力**(多头多臂),恰好迎合了君主渴望拥有**无所不至的权力**(监控与治理)的心理投射。 这种造像不再是早期那种单纯的沉思者,而变成了一个**全能的行动者**。它反映了[[唐代]][[帝国]]自信、外向、试图掌控一切的时代精神。[[天龙山]]的十一面观音,正是这种**[[帝国]][[佛教]]美学**的缩影。 ## 8. 知识库链接 * [[第 9 窟“漫山阁”]] * [[唐代盛极]] * [[圣寿寺]] * [[大慈大悲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