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[[唯识宗]]

*(示意图:玄奘法师像,唯识宗创始人,来源:Wikimedia Commons)*
## 1. 概述
**[[唯识宗]]**(Yogacara / Consciousness-Only School),又称[[法相]]宗,是[[唐代]]著名高僧**[[玄奘]]**(Xuanzang)自印度取经归来后创立的[[佛教]]宗派。
该宗派主张**“万法唯识”**,即世间万物皆由心识所变现,并无实体。虽然[[天龙山石窟]]并未明确标榜为[[唯识宗]]道场,但在[[唐代]]高宗至武周时期([[唯识宗]]极盛期),其**精细入微、注重心理刻画**的造像风格,以及对**弥勒信仰**([[玄奘]]信奉弥勒)的推崇,都隐约透露出唯识学说的影响。
## 2. 历史调研
### 2.1 思想背景
* **[[玄奘]]与窥基**:[[唯识宗]]在长安繁荣一时,深刻影响了[[唐代]]知识阶层和皇室的信仰体系。
* **衰落与潜流**:虽然[[唯识宗]]因理论过于繁琐在[[晚唐]]衰落,但其“心识造境”的思想深深渗入了中国[[佛教]]的骨髓。
## 3. 考古与城址结构
### 3.1 弥勒信仰的关联
* **兜率净土**:[[唯识宗]]信徒发愿往生弥勒菩萨的**兜率天宫**。[[天龙山]][[第 9 窟]]巨大的弥勒像,可能就是这种信仰的具象化体现。
## 4. 技法细节
### 4.1 心理现实主义
* **内省的目光**:[[唐代]][[天龙山]]佛像的眼神往往不是直视前方,而是微微下垂,呈**内省**状。这与[[唯识宗]]强调的“瑜伽行”(Yoga practice,即[[禅定]]观察心识)不谋而合。
* **微表情**:[[工匠]]捕捉到了瞬间的**微表情**(Micro-expressions),赋予了石像以复杂的心理活动,仿佛它们正在思考宇宙的真理。
## 5. 图像学分析
### 5.1 三界唯心
* **幻境感**:[[唯识宗]]认为世界如梦如幻。[[天龙山]]精美的壁画和彩塑,在幽暗的洞窟中通过光影变化,营造出一种**超现实**的幻境感,旨在引导信徒体悟“唯识无境”的道理。
## 6. 幻想元素结合
### 6.1 圣寿法苑的“代码分析师”
在**[[[天龙山]] 圣寿法苑](d:\OBSIDIAN\Shang\量量大电影\3. 七大地域\[[天龙山]] 圣寿法苑.md)**的职业体系中,[[唯识宗]]僧侣被称为**“代码分析师 (Code Analyzers)”**。
* **模拟理论 (Simulation Theory)**
* **设定**:他们发现了世界的本质是一个巨大的**全息模拟程序**(Matrix)。
* **能力**:
* **识变 (Consciousness Alteration)**:可以直接修改周围环境的参数(如重力、光照)。
* **转依 (Transformation of Basis)**:通过重写底层代码,将敌人的攻击转化为无害的数据流(转烦恼为菩提)。
* **阿赖耶识云端 (Alaya Cloud)**
* **设定**:所有众生的记忆和业力都存储在**“阿赖耶识”**这个云端服务器中。
* **特权**:[[唯识宗]]的高级法师拥有**管理员权限**,可以读取目标的过去(宿命通)甚至删除其核心人格。
## 7. 参考文献
* Lusthaus, Dan. (2002). *Buddhist Phenomenology*.
* 韩廷杰. *唯识学概论*.
* Weinstein, Stanley. (1987). *Buddhism Under the T'ang*.
## 9. 学术研究
### 9.1 视觉心理学与宗教体验
[[唯识宗]]的兴起,标志着中国[[佛教]]从“神学崇拜”转向了**“心理分析”**。
对应到[[天龙山]]艺术,我们看到了一种从**“偶像崇拜”**向**“观想辅助”**的转变。造像不再仅仅是神的替代品,而是帮助修行者进行复杂心理可视化(Visualization)的工具。佛像那微妙的微笑和沉静的姿态,实际上是[[唯识宗]]“转识成智”过程中内心喜悦的**外化投射**。
## 8. 知识库链接
* [[弥勒佛]]
* [[万法皆空,离苦得乐]]
* [[心理投影成真的世界]]
* [[唐代盛极]]
## 10. 图像资源
* **Wikimedia Commons:** [Yogacara](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Category:Yogacara)